“任何一个民族,最值得尊敬的当属文化中的特色和道德中的高点。”日前,记者在北京采访中国致公党党员、北京世纪和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宏武时,他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玉,是中华民族道德和品德的体现。我所做的就是,要让玉石讲述中国灵魂和文化。”
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侨商吴宏武是一个善于从社会发展中探寻规律的人。早在2002年,在接受中国经济界的媒体采访时,他便预言,“中国玉石文化定会成为中国文化特热闹的分支,它的价值将会上涨到今天的几十倍甚至更多。” 如今,中国玉市场的繁荣和势不可挡的潮流,验证了吴宏武当初的判断。吴宏武坦言,并非自己先知先觉,而是清醒地看到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
吴宏武于1988年赴日留学。1990年4月,他选择到日本中京大学开始研修社会学。他说:“如果脱离了时代和国家的背景,任何一个人的经历都会显得苍白而没有意义。”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所见所感,让吴宏武增强了对国家富强的期盼。1993年,由吴宏武翻译的《企业振兴之路——改革创新的思维法则50条》在北京出版,最早的“温水煮青蛙”理论便借此书传入中国。从那时起,他所选择的人生之路注定与文化为伍。
1999年,在北京古玩城,吴宏武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白玉专卖店,这是当时北京仅有的两家专门经营和田玉的店铺。谈论起当时的抉择,他说:“因为我坚信,无论中国文化经历过何等巨大的激荡,崇玉与爱玉的民族情怀根深蒂固,东方文明的智慧在玉器上闪烁的光芒,将会从新石器时代一直绵延不绝。”
为了提升人们对白玉收藏的认知度,2003年,在他和一批收藏爱好者的精心筹划下,中国第一个白玉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在他们的推介下,白玉逐渐被消费者和收藏家所熟悉,并日益成为艺术品投资者追逐的焦点。他说:“十几年间,中国的玉文化产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相信,10年后,玉文化将会成为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让世界看得懂读得透
吴宏武是一个喜欢创新的人。他说:“我们对传统的玉雕技艺,不应是单纯的继承,还要考虑其与时代同期发展的问题,让它具有新的生命力。” 2007年,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设想,“用玉雕的精湛技艺创造艺术玛瑙。”
要知道,传统玉雕技艺始终应用于昂贵的玉石原料,从来没有人将这样高难度的艺术水准与原材料相对低廉的玛瑙相提并论,更何况中国玛瑙艺术成品不少,但同质化严重,粗制滥造过多,染色玛瑙充斥市场,玛瑙艺术品的价值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有人质疑,将繁杂的玉雕技艺应用于玛瑙,其产生的市场价值会得到认可么?
2012年8月,由吴宏武领衔创作的玛瑙雕件“金屋藏娇”,在国内拍出了13.44万元的高价,这也让众多收藏爱好者看到了艺术玛瑙的价值。吴宏武还尝试制作了一套花鸟系列的艺术玛瑙。未曾想,这套作品一进入市场便广受好评。吴宏武在艺术玛瑙领域的大胆开拓,让更多从事玉石行业的商家看到了新的希望。
“这是世界共通的热爱自然的主题,有情趣又体现了对自然的感动,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吴宏武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传统题材做到极致,同时将创新题材做成世界都能看得懂、读得透的东西。
吴宏武的推陈出新,实现了多重文化元素的融合,不仅拓展了传统技艺的思维定式,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玉雕文化的精髓。
中国文化能够引领世界潮流
2013年11月7日,一批代表着中国唐卡最高水平的苏绣唐卡亮相北京文博会,引得大批海内外观众驻足揣摩。这是吴宏武的世纪和生公司耗时6年创作而成的作品。
2000年年底,吴宏武前往青海考察昆仑玉。距离首府西宁200多公里的地方,是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唐卡艺术圣地热贡。对佛教艺术形式颇为熟悉的吴宏武顺便到那里探访。
在热贡的寺庙里,吴宏武了解到,当地的唐卡因销路不好,寺庙已无力支撑高昂的绘画成本。为了不让这项古老的艺术没了传承的根基,吴宏武毅然决定,每年投入200万,无偿为寺庙提供原料,并全部收购僧人的画作。此番青海之行,注定了吴宏武与唐卡的不解之缘。
6年后,世纪和生公司将藏族文化的唐卡和代表当今刺绣艺术最高水平的苏绣艺术相结合,实现了汉藏民族艺术和文化的完美交融,完成了苏绣唐卡工艺的恢复工作。2011年3月,吴宏武成立苏州菩提树刺绣艺术有限公司,将以往分散加工的艺人集中开始刺绣创作。自此,公司也成为国内首家专业的汉藏佛像刺绣机构,先后完成了苏绣唐卡作品的创作近百幅。
“中国文化和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相比有很多优越性,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自以为是,它还需要通过我们文化产品来体现。我们要做的是把文化产品做好,支撑产品和潮流。” 如今,青海热贡的唐卡不仅走出高原,还走向了世界。吴宏武希望中国文化的灿烂辉煌,在让国人生起对本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同时,有一天也能够引领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