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25日 星期五

南通:陆海统筹再创辉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25日   第 09 版)

  沪通公铁路大桥(效果图)

  南通中远川崎国内首制技术最先进、装载量最大的13386标箱集装箱船。

  南通沿海拥有大量风力资源,目前正在加速建设的风力发电设施。去年,该市并网发电转机容量达54.4万千瓦,占江苏省并网发电风机总容量的一半。
  丁晓春摄

  经过三十年的对外开放,南通沿江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伴随着交通瓶颈的打通,南通人又把目光瞄向了大海,大胆探索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之路。沿着南通二百一十六公里的海岸线,分布着三座港口、八个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吸纳了数千亿投资,形成了船舶海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临港产业、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特色鲜明的产业板块。海洋给了南通无限遐想的发展空间,沿海的腾飞必将使南通更加耀眼地崛起在长三角北翼。

 

  阳春三月,站在江苏省南通市滨海园区内,很难不被火热的建设场景感染。两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沉睡的茫茫海滩,现已成南通市沿海开发的主战场,一条条道路、一座座高楼正快速从蓝图变为现实。

  在通州湾科教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南通基地落成,首批194名研究生已经入学。河海大学研究生院、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上海电力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物资学院等高校也已落户,今年9月,这里将迎来2000多名新生。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物流学院、中科院海洋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正洽谈落户事宜。

  在通州湾产业区,华电通州湾、通州湾国际商务城、中南新材料产业园等体量庞大的项目正抓紧建设。

  南通市滨海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施宏杰描绘了通州湾的未来模样:经过5到10年的陆海统筹发展,这里将拥有20所学校、30所科研机构、5个高端产业孵化器及产业园入驻科教城,集聚10万人口,400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500亿元产业经济规模,成为名副其实的“苏东门户、产业航母、海上新城”。

  江海联动

  桥港点燃城市梦想

  长期以来,因为有江无桥、有海无港,位于江海之滨的南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但无法发挥,还成了城市对外交流的巨大障碍,严重制约着南通的发展,南通甚至一度被人称为“难通”。

  打破卡脖子的交通瓶颈,成了南通人最迫切的任务。得益于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两大战略的实施,在南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下,利好不断:2008年7月,连接南通和苏州的苏通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有江无桥成为历史;同年10月,南通洋口港初步通航,有海无港也成为过去……

  关键交通节点的打通迅速改变了南通的发展格局,也彻底点燃了南通人的江海梦想。在城市发展蓄势待发的重要关头,南通市委、市政府适时实施“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并系统提出“猛攻投入、强攻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等战略举措,蓄势已久的南通丝毫没有迟疑,迅速迈进跨越发展之路。

  横亘千年的长江天堑变通途,南通张开怀抱迎接跨江而来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如今,南通有50%以上的企业与上海有着直接业务联系,75%以上的外贸供货额经上海口岸出口,70%以上的农副产品销往上海。南通与上海、苏南等地合作共建的园区已达12个,其中苏通科技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等9个合作园区已进入规模化产出阶段。

  南通人没有辜负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一步一步将发展潜力变成了城市实力。在苏通大桥通车的2008年,南通GDP增速江苏省第一;2009年增速更在长三角16个核心圈城市中坐上了头把交椅;2013年南通GDP已是2008年的两倍,经济质量也在不断提升。2013年,南通市经济发展交出漂亮成绩单:全市GDP突破5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六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1万元和1.45万元……

  2013年,海门、如皋经济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初,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到目前为止,南通的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已达6个,居江苏第三。面对“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等发展目标,南通信心满满。

  优江拓海

  打造经济升级版

  新春伊始,在长江入海口北侧,占地3000多亩的中远南通船务有限公司海工产业园里紧张忙碌:运载钢板、构件等材料的车辆在厂区内来回穿梭,江边码头的大型吊机伸出长长的“手臂”,将海工构件准确置入预定位置,技术工人忙着焊接、检验等操作程序……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代表国内海工装备业最高水平的中远南通船务公司,原本布局在南通市区的长江边,因为局促的空间限制了企业大规模向海工产品制造转型,5年前就将目光投向了南通沿海,并在江海交汇处的启东建设海工基地。从江边到海边,这不是简单的地理变迁,更为企业赢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该公司已将全国近50%的大型海工装备订单“收入囊中”,2014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南通土生土长的上市公司江苏三友集团,则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赶海”之路。本是服装生产企业的三友集团,被南通滨海园区的优势所吸引,投资5.6亿元上马环保项目,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20亿元。企业不但向沿海实现了物理迁移,而且实现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升级。

  中远南通船务和江苏三友集团,是抢抓南通优江拓海战略转型企业的缩影。南通沿江发展起步早,空间趋于饱和,而沿海空间大,但现代产业的发展却不够充分。为此,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优江拓海”的新思路,即优化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有序推动沿江船舶、海工等产业向沿海地区拓展,推动大用地量、大运输量的产业向沿海转移,形成沿江产业转型与沿海产业集聚互动并进的发展格局,从而打造南通经济升级版。

  陆海统筹

  描绘未来发展蓝图

  如果说,江海联动是南通在新世纪头10年跨越发展走出的特色道路,优江拓海是南通近几年又好又快发展奏响的进行曲,那么,陆海统筹则绘就了南通未来发展的广阔图景。

  南通拥有陆域面积超过8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接近1万平方公里。南通市党政主要领导思考的是,如何通过陆海统筹的综合配套改革破解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把海域和陆域合成生态,实现以人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

  陆海统筹的探索已经开始。2010年,南通成立了全国首家海域使用权市场交易中心。2012年,南通成立江苏省第一家市级海域储备中心,且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并实施海域使用权“直通车”制度。2013年,南通又在全国率先出台《海上构(建)筑物抵押管理办法》。目前,南通海域价值评估的面积、种类与宗数、价值总额均居全国首位。

  在南通的积极努力下,2013年12月17日,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8天后,南通市委召开十一届六次全会,对以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做出全面部署。5天后,《总体方案》所涉及的6个方面100项具体任务被南通市委常委会逐一分解并下发全市,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转化成为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施工手册”。

  推进陆海统筹,是南通市落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从这个层面上讲,南通创建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是为全国陆海统筹发展探索新路、积累新经验、提供新示范。因此,南通市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的战略得到了国家多个部委的肯定,并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巨额融资支持。2013年,国家海洋局还特批南通为全国唯一海域使用管理创新试点市。

  有理由相信,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南通,必将把陆海统筹的宏伟蓝图变成江海大地的壮丽现实。

南通:陆海统筹再创辉煌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凸显
责编:石 畅 邮箱:cnshich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