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18日 星期五

李家山:黄土高原的奇迹(美丽中国)

茅仪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18日   第 15 版)

  李家山民居

    李家山位于山西碛口古镇南3公里处,它隐于大山深处,空灵而幽静。村落随山就势,层层叠叠的明清窑洞建筑,如人工画卷般清雅秀丽,是道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是四合院窑洞,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乍见李家山,只能用“震撼”来表达心情。那一刻,我能理解李家山的发现者、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的欣喜若狂。吴冠中说李家山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在他看来,“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世界都难再找到”。

    现在的李家山大大小小有百十来个院落,400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760多口人。村子呈V字形两面坡形状,均依山而建。整个村子面向黄河,分布在两道山谷的峭壁间。院落相互层叠,彼此间有陡峭的石板路相通,而这些路,都向下汇聚到山谷里。村庄相对封闭,因此较好地保留了原始风貌。在黄土高坡的山顶,用砖瓦山石构建如此规模的村庄实属不易,何况李家山的窑洞是在百年前建成的。那些民居四合院多为两层,有些正房为三层。一般一层住人,二层放物。有些潮湿的地方,则是一层放物,二层住人。村落的街巷非常狭长,显得曲幽静谧。

    李家山四面的山坡,倾角都在六七十度,站在坡顶并不觉得陡峭,但从沟底仰望,山坡笔直如削。村中的小路犹如蛇行,曲折盘旋于坡壁。从外面看,村庄像座荒凉的坟墓,走进去,却是古老讲究的窑洞。李家山不通公路,这里的村民出行大多徒步。村的水井位于沟底,而民居均在山腰或山巅,挑一担水往返需半小时。那些挑水人,仿佛行走在悬崖边。李家山的沟峁山梁,刻录了岁月的沧桑痕迹。多达八九层的窑洞,看似布局随意,却完美地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宛如尊精美巨大的塑像。

    李家山的美,简单而纯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黄色和一望无际层层叠叠的民居,在一片蔚蓝天空的掩映下,在无数木格门窗的点缀中,给人一种泼墨山水画的美感……抵达李家山当日的夜晚,我独自在住宿农家的院子周围溜达。门口的红灯笼亮了起来,合着村子里不多的几处亮光,让我感受到,李家山真正的氛围,就是安静。山村过滤掉一切的噪音,真的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漫天的繁星在闪烁,夜空的光亮与地下的黑暗形成强烈的对比,我坐在石板上,抬头看星星,天色愈来愈黑,整个村子像个大沟壑。不敢走远,一个人静静地呆坐。

    第二天清晨我起个大早,在村子信步溜达,看着农家一户一户冒出炊烟。李家山的清晨,不同夜晚,黄土高原的荒凉原生态背景,在阳光下变得丰满。初春的点点新绿,衬托着高原的伟岸,自然界的勃勃生命力,让人心生欣慰。再仔细地观赏村子,那些旧时屋宇,砖雕木雕精致异常。现代文明,并没有过多地侵蚀这块土地。百年前的老房子仍原汁原味,村民的生活方式也保持原样。虽然有些窑洞已破损或倒塌,也有些人早已离开,但这么多的古老建筑,坐落在这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广西之美,美在民族风情(美丽中国)
李家山:黄土高原的奇迹(美丽中国)
情系红树林
网络预订服务受青睐
文化旅游峰会在京召开
责编:栾 峰 邮箱:luanfeng5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