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18日 星期五

广西之美,美在民族风情(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赵 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18日   第 15 版)

  宜州壮族风情表演
  赵 珊摄

  融水斗马
  邝伟楠摄

  三江县鼓楼前的芦笙表演
  赵 珊摄

  金秀瑶族上刀山表演
  邝伟楠摄

    广西之美,美在自然。桂林山水堪称广西旅游最靓丽的名片。其实,广西之美,更美在风情。“天下风情何其多,岭南广西一大箩”。世居广西的少数民族以充满原生态特质的生活习俗,造就了山歌的故乡、乐舞的海洋,唱、跳、吹、斗、踩构成的民族风情,令人陶醉。记者近日走近广西三江、融水、宜州、金秀四个县,感受到侗、苗、壮、瑶等少数民族的魅力风情。

    三江:县城变身侗寨景区

    地处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的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被称为“世界楼桥之乡”和“侗族风情殿堂”。我站在浔江河边,只见一座长398米、宽16米的侗家风雨桥如彩虹般飞架其上。桥上建有284间桥廊,攒尖、歇山、悬山等7个不同造型的亭塔颇具特色,被称为“世界第一风雨桥”。与风雨桥遥相呼应的三江鼓楼堪称县城的标志建筑,楼高42.6米,建造时没有图纸,完全靠工匠心算得来,抬头仰视,不由得赞叹侗族木构建筑的高超技艺。

    3年前我曾到过三江采访,此番可谓故地重游,感觉到最大的变化是三江县城已整体变身为一个大侗寨景区。县城丰富了旅游的元素,尤其考虑到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鼓楼旁边是临江而建的一条旅游综合街区,街区一侧的侗族历史文化碑廊,刻有100多幅浮雕和阴雕的图案,内容涉及族源、社会、信仰、稻作、服饰、建筑、饮食、婚恋、节庆等内容,将侗族日常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游客面前。街区另一侧是一幢幢侗家吊脚楼,休闲酒吧、侗族美食餐厅、民族特色旅馆、购物商店分布其间。据了解,三江正在重点开发三江奇石、三江侗画侗绣、三江木构建筑模型、三江茶叶、茶油、油茶等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华灯初上,夜晚的三江大侗寨更加迷人。桥楼的亮化工程使得整个县城晶莹璀璨。三江县宣传部副部长梁克川介绍说,每晚在侗乡鸟巢为游客上演的侗族首部风景实景演出《坐妹·三江》,完整真实地再现了侗族婚恋、劳作、歌舞等民风民俗文化元素,将侗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正在成为三江文化旅游的闪亮名片。

    融水:苗乡斗马惊心动魄

    从三江驱车向西南方向走百余公里,来到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最著名的风景是贝江,江水穿流于峰峦之间,蜿蜒曲折,竹木夹岸,风光旖旎。著名的电影《闪闪的红星》便是取景于此,那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就是贝江最好的写照。

    从融水县城到香粉乡雨卜苗寨沿途风光奇美,山路颠簸。

    正是春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青山云雾缭绕,一栋栋木质结构的吊脚楼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清香。随着几声嘶叫,一场原始的斗马活动开始了,马儿矫健的身姿在田地疾驰,一会儿前挡后踢,一会儿撕咬在一块,两匹公马竭尽全力,以口蹄相搏,其声威足以撼动现场的每一个观众。

    广西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中,“斗”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斗马、斗牛、斗鸡、斗鸟、斗狗等,其中以融水苗族的斗马最具浪漫色彩和惊心动魄。每当苗族欢度节日时,都少不了斗马活动。苗族斗马,是两匹公马为了赢取一匹母马的爱情而进行的决斗。据了解,最初的斗马是作为一种婚姻裁决而举行的,即在苗寨里,如果出现几个小伙子追求一个姑娘的情况,苗王就组织斗马比赛,哪位小伙子的马斗赢了,姑娘就嫁给谁。后经几百年的演变,现已变成苗族逢年过节的赛事活动。

    融水县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融水县全面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并以民族文化特色节庆作为发展的重点,融水苗族芦笙斗马节、贝江元宝山金秋烧鱼季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宜州:三姐壮乡山歌成海

    从融水继续驱车向西南行百余公里来到了宜州市,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桂林颇为相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宜州塑造得“峰峦峥嵘奇特,江流碧绿如画”。原来,桂林阳朔上演的《印象刘三姐》的主人公,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就在宜州。

    宜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覃永建是位热情的“80后”,见面后没有寒暄客套,给我们唱起了一段山歌。伴随着热情的歌声,我们来到了位于刘三姐乡的壮古佬风景区。这里前襟碧玉青罗般的下枧河,后依古木葱茏的马山。沿环山步道拾级而上,登高望远,村寨、农舍、田庄、青峰、碧涧,佳境俱全。身着壮族盛装的“刘三姐”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景区内的歌王楼里展示了广西历年来的歌王简介。16块山歌碑刻收集了宜州山歌精品,劳作山歌、礼仪山歌、情趣山歌等应有尽有。在表演场,壮族的姑娘小伙子展示壮乡赶歌圩、考歌王、舂糍粑、打蔑球、打磨秋、扁担舞、拔萝卜等传统民俗活动,并热情地邀请游客参与体验。

    “广西如今歌成海,都是宜州三姐传。”这里不仅是三姐故里,还是山歌之城、彩调之乡。唱山歌是岭南少数民族尤其是壮族传情达意的重要生活方式。壮族山歌是广西民族风情的代表,除了爱情歌之外,还有唱物歌、姐妹歌、聚首歌、祝寿歌、贺房歌等丰富的种类。覃永建介绍说,宜州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之机,深入挖掘刘三姐文化和民族风情,做大做强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目前已形成了刘三姐故居、刘三姐音乐喷泉广场、壮古佬风景区、歌仙桥等景区。去年接待游客17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48亿元,同比增长26%。

    金秀:世界瑶都生态优美

    虽然每天跋山涉水,但一路上饱览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让大家都忘记了疲惫。此行最后一站抵达柳州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城小巧精致,只有一条主干道,是广西面积较小的县,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县内有盘瑶、茶山瑶、花篮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瑶族文化、民俗风情保持得十分完整。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

    金秀瑶族博物馆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瑶族博物馆。一件件做工精美的工艺品和散发着古朴神韵的黄泥鼓、长鼓、蜂鼓、床头琴等乐器,折射出瑶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博物馆还收藏了包括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瑶族服饰58类共90多套,是目前我国收藏瑶族服饰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博物馆之一。

    崇敬山、树是瑶族文化的精髓之一,这使得金秀生态环境保持得非常好。金秀县县委书记韦佑江告诉记者,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是金秀山两大特色旅游资源。大瑶山是全国第二大物种基因库,在这里所有的动植物均受到精心保护,不允许人为地进行任何破坏。近年来金秀县一直在旅游开发与保护生态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发展旅游业的红线就是不能破坏生态,修路开山一旦可能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都要立刻叫停。

    近年来,金秀县重点开发了民俗体验游、养生度假游、生态休闲游、山水观光游等多元化旅游主题。金秀“世界瑶都”的雏形正逐步显现。

广西之美,美在民族风情(美丽中国)
李家山:黄土高原的奇迹(美丽中国)
情系红树林
网络预订服务受青睐
文化旅游峰会在京召开
责编:栾 峰 邮箱:luanfeng5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