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剑仁的纪实文学《上访》很新奇。“上访”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是很敏感的词,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政策性强,关乎大局,搞不好酿成事端,变成棘手的问题。除了虚构作品外,少有人直接涉猎。我很佩服作者,现在竟然把“上访”作为一本书名,而且还把它写成纪实作品,无疑在加重作品吸引力的同时也给写作带来了挑战。
敏感的题材,有难度的写作,作者有意迎难而为,可见是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的。我想,是因为作者熟悉情况,又参与其中,如鱼在水,深浅自知。作者是一个纪检领导,有过多年纪实作品创作的经验,这样难得的双重身份,证明他在政策性和真实性以及文学表现力方面,是毋庸置疑的,能够把握好度。所以,他才能以特有的政策的专业和文学的优势,对“上访”这在时下为有些人有些地方唯恐避之不及的事,进行了直接的描绘,完成了到目前为止少见的此类题目的纪实作品。
书中有大量关于上访的事例,形形色色案例,构成了本书纪实性的特色。然而,这不是作者所侧重的,我以为,从一些典型现象中思考“上访”所蕴涵的社会问题,并在实践体会中进行阐述,这种直面敏感、化解难题、理性思考和可操作性的分析,显示了作品的理性价值,也使一本政治敏感度较高的纪实作品,有了一个恰当的表现角度。
作品集中描写了一个省级纪检部门特殊的工作,这个省级涉诉涉法联合接访服务中心,为民生诉求而服务,为弱势群众撑腰,取得了可观成效,作品有量化的成绩和丰富的故事内容佐证。但是,我以为,通过对这个中心的描绘,书写了他们为民众争权益、纪检工作者的辛劳,其实是政府行政作为的题中应有之义。重要的是,上访的社会问题,如何去负责任而有效地解决,有些长年上访户,所谓的“缠访”“闹访”深层的原因何在,如何在民众与政府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作者以参与其间的体会感受,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和理性的论述。从个别现象、典型事例中找到行政作为、工作措施以及政治智慧、改革大势等等关系到全局问题的分析和揭示,把上访现象不仅看成是一个被动的事件,同时也看成加强行政作为、改善政府形象、推进民主建设和关注民生等等相结合的政府工作。以正视问题、解决矛盾的态度,从改革大局出发,阐述和分析了做好上访工作与推进社会民主改革和政治进步的关系。与其说是一部纪实为主的报告作品,不如说是纪检工作者对依法治国和一些敏感的民生问题的有意义的思索。
在这些多角度的思考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两点:一是上访与当前政治发展的关系。书中描写了众多事例表明,上访是特殊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必然。另一个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情感基础。也是书中提出的与上访群众或当事人的“感情对接”。书中有多个典型的上访案例,无论是十多年问题的投诉无门,无论是数十次锲而不舍的“闹访”,还是那些高龄的上访者以及“陈年案”、“骨头案”,作为当事人他们是弱势群体,是通情达理的守法百姓。对于这些看起来棘手的案子,最后都因为工作到位而有所解决。这取决于执法部门的态度和能力。所以,作者感叹于,对于上访者要“当活菩萨对待”,“格外关照上访群众”就是个中人的由衷心声。这些从实践中的体会和认知,足可以让改革深入发展中的政府领导者和执法部门思考,也是本书所给予我们的理性和情感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