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问题上,博弈的各方都认为自己很有道理,并且认定自己的道理才是硬道理,上演了一出当代国际势力角力的罗生门。
继克里米亚公投选择“投靠”俄罗斯之后,乌克兰东部的几个城市近日动荡不已,亲俄力量走上街头示威,试图要走克里米亚的路。
乌克兰临时政府把东部事态定性为“恐怖主义”,并指责俄罗斯是背后黑手,誓言开展“反恐行动”;美欧也指责俄罗斯插手乌克兰东部,警告俄罗斯不要再次武力干预,否则将面临进一步的制裁;俄罗斯否认乌克兰和美欧的指责,同时要求乌克兰不要对东部示威者动武。
从乌克兰问题博弈各方的架势来看,乌克兰东部事态几乎就是克里米亚事态的翻版。
乌克兰临时政府已经眼睁睁地看着克里米亚转身离去,自然不希望东部纷纷效仿,已把俄罗斯视为对乌克兰构成威胁的“最大敌人”。
乌克兰临时政府是靠反对派街头抗议博上位的,结果,国家动荡不安,走向分裂。当时的反对派和现在的临时政府似乎成了乌克兰动荡和分裂的罪魁祸首。其实问题没有这样简单,责任没有这样分明。远的不说,自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后,乌政争不断,内斗不止,在亲欧美和亲俄之间摇摆不定,哪一派都唯我独尊,争权夺势。“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外部力量趁虚而入,更何况乌主要派别都主动引外力相助。等到克里米亚事变,乌克兰临时政府向美欧求助时,发现美欧并无一招制敌的本事和意愿。
俄罗斯此次以保护乌克兰境内俄罗斯族权利的名义,深度和强势介入乌克兰局势,实则看重乌克兰的地缘战略重要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采取亲西方政策,以为实行民主制度就是能被西方接纳的通行证,结果换来的是美欧通过北约和欧盟东扩,不断挤压俄战略空间。俄罗斯在周边构建的独联体出现成员国离心离德的现象,长此以往,俄罗斯只能是一只被圈在笼子里的北极熊,这是美欧的战略目标。叶利钦后期对此醒悟了,普京继任后胸怀重建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梦想,通过在车臣、格鲁吉亚等地的行动和与西方打交道中逐渐积累起“硬汉”形象。如果说在伊朗、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拥有的是外围战略利益,那么在乌克兰、格鲁吉亚问题上,俄罗斯则自认为是赖以生存的战略空间,属于核心战略利益。美欧插手乌克兰的“颜色”变换,以及过去干预南联盟、支持科索沃公投、军事干涉伊拉克、利比亚以及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与巴沙尔政权对着干,这些都被俄罗斯此次拿出来,在美欧指责俄罗斯干预和操纵乌克兰局势时,当做美欧特别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搞“双重标准”的例证。
确实,在美欧呼吁俄罗斯尊重乌克兰领土完整和主权、遵守国际法时,不少国际舆论都有时空倒错的感觉。美欧和俄罗斯都执意介入乌政局,在俄强势介入之时,美欧一方面不得不做出强烈反应,另一方面又投鼠忌器,忌惮俄罗斯的反弹。于是,乌克兰在“列强”环视和插手之下,发展成了自己说了不算的局势,“弄丢”了克里米亚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这既是现实国际政治的悲哀,也不能不说是乌克兰自己酿下的苦果。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