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12日 星期六

移民海外——

如何快速融入当地社会(读者点题)

社 春(寄自荷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12日   第 06 版)

  随着一些中国人移民海外,如何快速融入当地社会、实现最初梦想成了热门话题。为了解答读者的相关问题,我们请旅居海外多年的社春女士结合自身体验及观察思考撰写此文,希望能对刚刚出国或准备踏出国门的人有所借鉴。

  ——编者 

    

  回想自己最初只身来到欧洲,一位老移民语重心长地嘱咐至今言犹在耳: “初来乍到要适应环境,第一是要入乡随俗,第二还是要入乡随俗。”其后多年的生活中,我深切体会了这句话的重要性。下面我从6个方面进行说明。

  关注时事 早过语言关

  多看当地的报纸、新闻,是迅速了解当地文化、风俗的最快捷径。当然,这需要移民前就学会当地语言。但一般来说,出国后会发现,最大的障碍还是源于语言沟通不畅。因此,移民后最紧迫的当属进一步学习当地语言,而顺利过语言关的诀窍是与当地人交流、沟通。

  对于一个亚裔面孔,在求职面试时,主考官首先要考察的是运用当地语言是否流利,从而断定能否胜任今后的工作。一般来说,初被录取者不会被委以重任,都会被安排在一些基层岗位,相当于螺丝钉性质,技术难度不大,因此,语言沟通能力是关键所在,语言基础好的移民,相对于尚在过语言关者,胜出的几率自然大一些。

  敞开心扉 走出自我

  我的一个犹太老朋友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开放自己的内心,那么你将一无所获。”

  西方人非常不理解东方人的谦卑自抑。一般来说,他们口无遮拦,想什么就说什么,非常注重自由表达个人看法,人的个性在此彰显无遗。

  一位当地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关心他人想什么,而西方人关心自己想什么?”尽管这个话题比较复杂,但基本来说,源于中国人比较忽略自我,而西方人非常重视自我。

  入乡随俗要落实在以西方人的方式与西方人打交道,而不是仍然以中国人的方式与西方人相处。这一点很多初来乍到的移民并没有认识到,而这正是成功融入当地文化生活的关键。

  一个郁郁寡欢、不善言谈的新移民,很难在陌生的环境打开局面。在公众场合或同学同事群体之中,善于表达自我,广泛交流,既乐于关注他人,又乐于被他人了解,是扩展人际关系,广泛建立人脉的关键。

  深入生活 积极参与

  西方人非常重视体育,热爱户外运动。于是各种各样的健身俱乐部遍地开花。与当地人深入交流,融入社会主流的最简易方法就是加入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年龄不限,人种各异,共同的爱好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连接在一起。

  由于这些俱乐部大都得到了政府补贴,价格绝不像国内那样高得离谱,一般百姓完全消费得起。

  在欧洲,不同年龄段的足球俱乐部非常盛行,排球、篮球、网球、橄榄球、柔道、武功、瑜伽等也应有尽有,是人们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在公共场所很容易找到介绍单,网上也能找到,只要填表提交自己的身份证明,无需任何考核,就能即时加入。很多人的交友圈子,甚至成就婚姻,都是在这样的广泛交流中得以实现的。

  起点要低 目标要高

  很多移民一开始找不到工作,大多在于眼光过高,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而正确的做法是目标可以定高些,但要放低身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般企业很喜欢接纳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原因是法律允许付给他们最低的工资待遇。一个人一旦与公司签定了长期雇佣合同,法律规定,随着工龄增长,老板要逐年递加工资。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资格越老,老板付的工资越高。因此,跳槽要趁年轻,岁数渐大,尤其年过50岁之后,不宜更换工作,因为很少有企业愿意高新聘请,除非身怀绝技。

  在西方,绝大部分企业非常看重工作经验,与高学历相比,工作经验更加重要。一位朋友只有中专学历,工作之初,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做巧克力推销员。正是这样的外企工作经验,使他顺利地跳槽到了另一家更大、更知名的外企。移民欧洲之后,在众多硕士、博士苦于找不到工作时,他却轻而易举地在当地的壳牌石油公司找到职位。

  言行举止 绝非小事

  一些新移民就是因为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贻笑大方,甚至被报警。

  我所在的城市有一个开中餐馆的华人朋友,最近高薪从国内聘请王师傅来当厨师。王师傅初来乍到,很想多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经常站在马路边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站累了就蹲着,这在国内本无可厚非,但西方人没有当众蹲着休息的习惯,便被当地人断定为精神不正常,于是报了警。警车呼啸而来,王师傅大惊失色,百口莫辩,于是餐馆老板出面,几经解释,方才作罢。王师傅因被警察盘问了一通,很多天都感到不爽,给自己本来美好的出国经历抹上了阴影。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出国定居、工作、旅游者日增,类似不愉快之事一再上演。于是一些公共场所开始公然竖起公告牌子,上书“此处不准蹲着”(西方文化认为当街蹲踞十分不雅)。

  一些公共场所还禁止大声喧哗,尤其是操着当地人听不懂的语言大声说话,会引起反感。前不久在意大利、法国等地就接连发生了类似事件。一个意大利商店公然挂出巨幅牌子:“禁止华人入内”。当地华人不干了:中国今非昔比了,干嘛如此歧视华人?此事被告到了当地法院,谁知意大利老板不仅不认错,反而振振有词:“这些华人妇女经常三五成群来到我的服装店里,用广东话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我一句都听不懂,特别心烦。与她们说意大利语,她们也不理睬我。时间长了,我受不了,只好挂出这个牌子。”法官问曰:“她们来买你的服装,就是你的顾客,你的上帝。你为什么将上帝拒之门外?”答曰:“她们大多数时候并不买我的服装,而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仔细研究衣服做工,以便回家自己加工。或许他们有工厂作坊。这是侵权,我宁可不要这样的上帝。”

  原来如此,此事终于以摘下涉嫌侮辱华人的牌子而不了了之,但在欧洲却被连篇累牍地曝光,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谴责这些华人妇女。

  欧洲各国的露天蔬菜水果市场一般在周六开放,我也多次看到一些国人不顾店家反感,不顾公众形象,乱翻乱捡,旁若无人地挑最大的最好的,令人侧目而视。

  此外,外出就餐,对服务人员傲慢无礼;外出逛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外出购物,野蛮插队等行为都会自招羞辱。这些事在西方人眼里都不是小事,而是象征一个人的修养品行,体现一个民族的国民素质。

  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回家告诉我,老师不让当众打嗝,不让当众放屁,不许当众咳嗽。打嗝、咳嗽等实在憋不住,要以手掩口,放屁最好去厕所。这是为了尊重他人,不妨碍他人。通过儿子,我了解了西方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自律自重、顾及他人。

  基本职能 熟练应用

  现在一般人都会使用电脑,但出国后必须尽快熟悉当地网络的特点,做到使用无障碍。

  在国内即使会开车,出国后也要尽快熟悉当地的交通规则。这些资料从网上能找到。我见过很多国内来的朋友,因为不了解当地的交通规则而频频挨罚、出状况。

  建议在车上安装电子地图,有了它就能轻而易举地前往陌生地点。

如何快速融入当地社会(读者点题)
且看中国外交如何为民(领事服务)
“不假思索”跟“不加思索”的不同(语文信箱)
责编:张燕萍 汪灵犀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