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11日 星期五

西周克镈:极具史料价值的青铜乐器(镇馆之宝)

叶 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11日   第 15 版)

  西周克镈(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镈,读bó,是古代贵族祭祀或宴飨时使用的单个大型打击乐器,其造型是由钟演化而来的。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镈,如钟而大”,这说明镈似钟而非钟。作为单件使用的打击乐器,镈常在贵族宴飨或祭祀时,同编钟、编磬相配合使用,指挥乐队的演奏。

  藏于天津博物馆的珍品——西周克镈,通高63.5厘米,椭圆体,平口,四面有透雕夔纹凸棱装饰,铸工精良,形制古朴,装饰瑰丽,艺术价值突出。它于1890年在陕西扶风县任村出土,由西周贵族膳夫克铸造。

  在克镈的鼓部有79字铭文。根据铭文可知,克接受周王的赏赐及命令,沿泾水东到京师巡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所以得到车辆和马匹的赏赐,因而作此器,以追念逝去的祖先,并祈求幸福。

  克镈自出土以后即被收藏家珍藏,秘不示人,仅以少量拓本传世,人们不能观其全貌,故世人称其为“全文克钟”。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收藏家张叔诚先生将这件家传珍宝捐献国家,成为博物馆的公开展品,人们依其形制,正式定名为克镈。

  1990年,文化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届《中国文物精华展》,展出全国各地的文物精品200件。天津博物馆藏“克镈”是西周中晚期青铜名器,受世人瞩目。它也是此次展览中少数传世品之一,是天津地区唯一入选的展品。

  此件青铜器是出土的克氏青铜器中唯一的一件镈,器型完整,纹饰精美,气势宏伟,对于研究西周音乐、礼仪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也为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制度及军事活动提供了重要史料。

天价难再来
让瑕疵化为神美(中国民间工艺)
西周克镈:极具史料价值的青铜乐器(镇馆之宝)
陈州杂忆
责编:赖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