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 文化是流动的”破解全新时代命题(文化观察)

——深圳基于城市实践的文化理论创新

杨世国 程全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09日   第 07 版)

  《文化是流动的》书影

  “深圳学派”学术研讨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文化也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和繁荣。改革开放30周年之后,文化界兴起了一股回顾和总结的热潮,至今热度不减,一批总结性理论著作应运而生。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它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也从一片荒芜的小渔村变成引领城市文化发展的风向标。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新著《文化是流动的》,创新性地提出了“文化是流动的”这一命题,这既是对深圳文化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充满着对中华文化复兴的理性思考。《文化是流动的》可称作是国家文化创新意识的“深圳表达”。

        

  一、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文化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文化的地位、作用、性质和目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范畴和理论判断,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规律性认识成果,逐步形成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学者韩永进在《新的文化发展观》一书中列出“突出地位论”、“文化生产力论”等“十大新论”。正是这些根据实践发展提出的新理论、新观念为文化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另外,由“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南巡谈话”开启的思想解放大潮,让各种文化思潮在中华大地激荡碰撞,人道主义、科学主义、存在主义、消费主义与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现象学等一系列西方文化观点的引入和传播,让我们认识文化的视角异常宽阔。随着人们对文化了解的深入和对文化发展的渴求,整个社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

  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民间的文化自觉让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二、城市实践是文化理论创新的重要来源

  当代中国文化理论创新有三个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创新表现在文化概念的内涵、特征、发展目标、发展策略等诸多方面。比如,我们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概念, 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文化的概念内涵;提出了文化生产力的论断, 把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特征的理论等等。二是西方文化理论的引入与吸收。自国门在鸦片战争之后被打开后,西方文化理论就开始影响中国人。达尔文的文化进化论早在上世纪初在中国就拥有鲁迅这样大师级拥趸。改革开放之后,法兰克福学派、汤因比、弗洛伊德、施特劳斯、哈里斯、贝尔等一系列西方文化学派和学者的学术观点在中国得到传播,并在特定时期成为文化研究中的显学,它们让我们对文化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让我们在认识到名词意义之外还有一个动词意义上的“文化”。三是地方文化发展的实践探索。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大潮中,一些地方和城市进行了许多推动文化发展的实践探索,它们或成功、或失败,都为文化理论创新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国家的重大文化发展政策的制定一般也会在一部分城市进行实验。城市文化的探索实践成为国家文化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大部分实践主体缺乏足够的理论素养,很多实践上的创新探索并没有上升为文化理论层面。王京生新著《文化是流动的》正填补了这个方面的空白。他在深圳30多年文化探索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提炼出“文化是流动的”这一理论命题,对当前城市文化发展乃至实现中华文化复兴都具有现实意义。

  三、“深圳学派”立足改革开放更有所为

  以理论创新为核心的学术文化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灵魂。一个文化强国的崛起离不开学术建设,一座高品位文化城市的打造,同样也离不开学术发展。作为一座缺少历史文化积淀,学术资源匮乏的年轻城市,深圳早在1996年就提出“深圳学派”的构想,并立即引起国内文化界的关注,不少学者提出质疑。经过十几年的积淀,深圳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在当今中国产生了广泛反响。深圳特区30周年之际诞生的《深圳十大观念》(王京生主编),被誉为是总结梳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的“精神史”和“心灵史”, 铭刻着深圳人乃至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征程中的共同的时代记忆。王京生新著《文化是流动的》再一次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著名学者景海峰认为,“文化流动理论”的视野和前瞻性处于当代文化研究领域的前列,它针对传统的“文化积淀论”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见地,用“文化流动”的新观点和新话语,抓住了文化的本质和特征。著名学者花建认为,该理论展现了面对全球文化流动的前瞻视野,提出了对当代城市文化发展有指导意义的应对策略。

  《深圳十大观念》和《文化是流动的》一样,都植根于深圳改革发展的探索实践,都体现出鲜明的深圳印记,同时又表达出深圳人强烈的国家情怀,就如王京生对“深圳学派”宗旨的概括:“全球视野、时代精神、民族立场、深圳表达。”我们认为,深圳在国家改革开放征程中的创造实践是“深圳学派”的基石,当代中国没有一座城市能像深圳这样与中国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正如余秋雨18年前在《深圳应有的文化态度》的演讲中所说,“深圳最有资格掌握20世纪中国文化的结算权。”可以说,在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当代中国,深圳是最有条件建立“学派”的城市之一,同时也只有立足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融汇于时代潮流,“深圳学派”才有可能建立起来。

两部丛书矗立“深圳学派”新地标
以“深圳学派”旗帜凝聚一流学术人才
启迪改革思维 燃烧改革激情
“ 文化是流动的”破解全新时代命题(文化观察)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