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

“街头政治”与民主无关

张红 谢郁芊 王双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4月03日   第 06 版)

  “街头政治”到底是不是“民主”呢?本报专访了3位国际问题专家。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报

  从2003年在格鲁吉亚爆发玫瑰革命开始,“颜色革命”成为国际社会一个高频词语。从乌克兰、伊拉克、叙利亚,到吉尔吉斯斯坦、突尼斯,“颜色革命”频频上演,政权频繁更迭。如今,动乱再度席卷乌克兰,泰国也深陷政权更迭的怪圈不能自拔。在这些“革命”中,“街头政治”无处不在。西方媒体往往将推翻他们不喜欢的领导人的街头政治运动称为“追求民主的伟大努力”。然而同样是街头政治,另外一些事件却被冠以“无政府主义骚乱”甚至“共产主义幽灵”的名号。

  

  无关民主

  民主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种社会状态,其定义很多,但其核心精神都是“平等、自由、法治”,基本原则包括:多数原则、少数原则和程序原则。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杨光斌教授认为,“我们讲的民主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程序的民主即制度民主,即让人民以合法律的形式去参与政治。一种是实质民主,即让人民享有善治的福利。”也就是说,民主应当包含法定程序,应当代表大多数的意见,并且最终结果是让人民享有善治的福利。

  然而,从中亚到西亚北非再到东南亚,从格鲁吉亚、乌克兰到埃及、叙利亚再到乌克兰,却给人另一种感觉。人们走上街头,高举“人权”、“民主”、“自由”的旗帜,给当局施压,甚至推翻政府,“民主”的外衣下,“街头政治”暗流汹涌。

  今天美国也还在不断发生着类似“占领华尔街”运动、茶党运动等“街头政治”,只是大多数参与街头运动的人并没有说,让“街头的声音”取代选举结果、取代议会讨论、取代法院判决。而乌克兰等国的“街头政治”绕过了法定选举议程,就不符合民主的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灿荣教授认为,“乌克兰、北非一些国家发生的政治运动并不符合西方的民主程序。西方民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一人一票,通过选举更换领导人。但‘颜色革命’中发生的这些街头政治运动,是通过抗议示威——比如格鲁吉亚,就是通过直接占领议会,逼迫现任领导人辞职。”虽然有人将其称为“民主的胜利”,但这种民主却和民主的本义是相悖的。

  推翻当权政府之后,获胜的一方也会进行选举,但金灿荣教授指出,“这实际上相当于提前把一部分政治力量排除在外了。”这种所谓的“民主政治”,只是部分人意愿的表达。

  乌克兰政坛一直不平静。2004年11月,乌克兰官方宣布亚努科维奇赢得大选,但支持尤先科的反对派指责选举存在舞弊,国内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新一轮大选中,尤先科在选举中胜出,季莫申科出任总理。之后,尤先科与季莫申科出现裂痕,在之后遇到的街头抗议活动中,尤先科又以此拉拢他的老搭档季莫申科出任总理。

  民主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但在一些国家,“街头政治”非但没有迎来民主,反而带来政权的频繁更迭,不断的暴力冲突。泰国从上世纪30年代起已经历了19次政变;土耳其自上世纪60年代已发生了4次政变……

  金灿荣教授认为,“通过街头政治运动去推翻现任政府,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先例。因为只要有人开始不遵守游戏规则去推翻政府、夺取政权,那么人人都可以不守规则,这就造成政治局面的不安定。”因此,动乱成为这些国家的宿命。

  背后势力

  “街头政治”愈演愈烈。人们浩浩荡荡走上街头,表达诉求,甚至高举“民主”的狼牙棒。但是,法国当年的“街头政治”后来竟演变成了骚乱,这类例子也不少见。

  “除旧迎新”、惊天动地的街头运动不一定带来理想的乌托邦——乌克兰于2004年和2014年发生动乱;泰国和土耳其的街头政治运动也与国内频繁的军事政变有密切联系。

  伴随政局变动的是不断的暴力流血事件和经济损失。乌克兰卫生部称,2月以来,该国因骚乱和政权更迭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多达数百人。而泰国商会主席伊萨拉日前表示,示威活动给泰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1000亿泰铢(约合200亿元人民币)。

  民主自古就和平等、幸福挂钩,街头政治高调叫喊的“民主”却使国家恶斗不止、流血不停,这和民主的本义背道而驰。

  但为什么它总能打着“民主”的旗号干违背民主精神的事呢?这和推动“街头政治”背后的各大势力有关。这些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背后不乏西方势力的影响。政权的反复更迭,与是否符合西方国家的口味有极大关系。金灿荣说:“街头政治是一把双刃剑。西方国家固然可以用它来推翻自己不满意的政权,但别人也可以用来推翻自己不满意的政权。这体现出西方国家在战略上的短视。”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也指出:“在一些半成熟国家,由于变革程序和监督机制存在一定的惰性,就为急不可耐的革命发动者,提供了借口。”

  自己的路

  殷罡指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土壤会滋生出不同的本土化的民主机制。照搬他国标准,就会导致某种机制的水土不服。”中国人民大学的杨光斌教授也认为:“法治不但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文化。选举权容易移植、容易复制,但是法治却难。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搞的民主只是一种选举民主,即事实上的党争民主,但是缺少西方民主最核心的东西,即法治。”缺乏尊重规则的意识,又脱离本国实际,这让街头政治取代真正的民主而大行其道。

  一个国家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必须基于自身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基于实现自己的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赶走所谓的“独裁者”和照搬他国民主模式上。“街头政治”之乱,就在于其没有真正认识本国的社会矛盾,没有结束政治对立,反而试图照搬某种西方民主模式的皮毛,不尊重国内其他政治力量的利益。

  民主的制度并不唯一。殷罡认为:“如果能满足充分的民意表达,以严格的程序性变更、周全的结构性监督、多数派的否决,基本上可以保证各个群体适当的利益和诉求。”民主政治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国家的安定团结,保护和促进人民生活的幸福。这也是判断一个政治制度好坏的最终标准。

  民主是一个崇高的理想,各国都有权探索适合自己的具体形式,但合法应是题中之义。

“街头政治”与民主无关
外媒声音
各国街头乱象大事记
责编:张 红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