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3月21日 星期五

指尖上的购物革命:

无网购 不生活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3月21日   第 08 版)

  在天津老人大学网购班上,老师(右二)在指导老年学员网购。
  新华社发

  从“双11”到“双12”,电商很会制造商机。

  去年“双11”,天猫揽金350亿元。

  网购瘾

  “互联网、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这是一个大势。”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的这个表述,概括了已有近20年历史的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在网购大潮的裹挟之中,在电商企业有的放矢的引导与刺激之下,人们的消费习惯已发生巨变。而这些新的、分众化的消费习惯,也在促使电商不断探索,在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之下,分析、预测人们的习惯,并以此为据谋划未来。

          

  网购是什么?

  一种生活方式

  山东潍坊的林学,最近装修了他的新房子。在整个过程中,他从淘宝上找人设计,从淘宝上买材料,唯一要在线下完成的就是请人前来施工,他觉得自己在“享受装修家的过程”。据统计,和他一样借助淘宝来装修的人,仅2003年至2013年间,就有2065万。

  而在20年前,北京知名媒体人高严在装修家里时,一次次地开车到建材市场,有时因为材料尺寸不对,还需要反复来回跑,他记得那時候自己“累得够呛”,直到现在,一想起装修房子就觉得累。

  这20年,正是中国电子商务从起步到逐渐成熟的20年。自1995年起步至今,中国电子商务在占据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位置的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电子商务,尤其是网购也大幅度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

  人们的消费习惯从挑东西开始就变了。除了是在网上挑东西外,许多人早已养成了买东西前看评价、看卖家信用的习惯。而这也让卖家把信用值看得格外重要。

  在山东青岛经营一家网店的鲁盛告诉记者,他的店如今有着“双皇冠”信誉,这是大家愿意来买东西的重要原因,而高于同行平均打分的商品描述、服务态度和发货速度,也让许多人愿意在他的店里下单。“以前卖东西靠卖家一张嘴,现在人家直接看你信誉就行了”。

  “以前买东西,信息是不对称的,价格也经常虚高,但是互联网解决了这个问题”,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出生于浙江义乌,他告诉记者,从义乌批发到全国各地市场的日用品,到消费者手里基本就涨价5到10倍,而电商则既方便又物美价廉,自然吸引了消费者。

  随着电商的发展,人们对于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在聂林海看来,“物流智慧化”正成为大势所趋,买家、卖家都可以监控物流处在什么状态,并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中关村工作的李川,在微信里关注了顺丰快递等公共账号,只需输入单号,就可以随时获知快递在何时到了何地,甚至会显示快递员姓名和电话。李川对记者承认,几年网购下来,“希望能精准控制拿货的时间与流程”。

  最重要的习惯改变是,人们的购物选择从线下逐渐转向了网上。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张佩东介绍,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总交易额已经超过10万亿元,其中网络销售交易额约1.85万亿元。据分析,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商务部在《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中表示,到2015年,要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使得网络零售交易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

  人们还在逐渐地习惯在移动设备上购物。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网络购物交易额达1696.3亿元,增长168.6%,这一速度远超过网购的整体增速。

  没有消费需求?

  电商“无中生有”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改变,除了网购大潮本身带来的影响外,还打下了诸多电商企业的烙印。这些企业或以创新的方式,或以竞争的方式,强势改变着消费者的习惯。

  “双11”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个网友定义的“光棍节”,在电商的强势发力中,变成了购物狂欢节。经过短短5年发展,在去年的11月11日,支付宝交易额达到350.19亿元,远超过美国最火爆的购物日之一“网络星期一”。

  电商公司的“指哪打哪”远不止于此。在开拓新领域、移动购物、移动支付等多个方面,电商公司有过许多改变消费者习惯的做法。

  自去年“双11”开始,淘宝就将移动客户端作为重点推介的对象,推出了专门的手机端优惠和红包等。而在去年的“双12”,淘宝为吸引用户转向移动客户端,花3600万元将当天开奖的双色球所有彩票买断,免费发给消费者,但前提是只能从淘宝手机客户端获取。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天猫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双12”当天,手机淘宝用户已超过1.13 亿,而手机淘宝成交额则达到53.5 亿元,占整体的20%,是2012 年的5.6 倍。

  许多人的移动支付习惯是从马年春节后开始的。微信推出“抢红包”活动,在短短8天内,超过800万用户参与,借此吸引的新用户数量庞大,被网友调侃为“一夜之间干了支付宝8年的活儿”。而手机淘宝则在今年“三八”妇女节时,联手全国八大城市的37家大型百货商场、1500个品牌专柜、230家歌厅、288家影院、800家餐厅,以低价“请”消费者过节。

  李川告诉记者,他最近用“快的打车”叫来一辆出租车去中关村,并用手机支付宝付款。随后,在中关村的“上品折扣”购物时,他又发现,这里可以用微信扫描二维码付款。“对我来说,直到一年前,用网银付款还是专门在电脑上干的事呢!”

  在方兴东看来,电商之所以能“指哪打哪”,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在网上购物,你可以得到很多线下购物没有的权利,拥有更高的自由度,所以买过几次之后,基本上对网购会越来越依赖。电商们推出的活动也本着这个原则,自然受欢迎。”

  数据显示,电商的确在形成消费者们的新习惯。以“双11”为例,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参加2013年“双11”购物节的网友中,有65.3%表示会参加2014年的“双11”,且只有2.3%的用户明确表示不再参加。

  电商企业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已经在大城市里站稳脚跟的电商,开始将眼光瞄向县城甚至农村。已经在网上做的风生水起的电商,开始将眼光瞄向线下服务。甚至此前很难进军的汽车、奢侈品等市场,电商们也在跃跃欲试。

  你有啥偏好?

  商家比你还清楚

  “随着网民的大规模增加,网购群体已经分为许多层面,分众化的消费倾向已经比较明显”。方兴东告诉记者,消费者的分众化习惯,也为商家提供了机会。

  分众化的消费习惯体现在诸多方面。雾霾影响下,去年全国的淘宝用户花了8.7亿元用在抗霾用品上;去年3000万男性用户消费181亿元在淘宝上购买母婴用品,已占母婴用品用户总数的44%,有人表示,“父婴时代”正在来临;南方寒冷的初春,让去年1至3月购买取暖设备的南方人,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北方人……

  电商既在培养消费者的习惯,也在试图用大数据剖析当下消费群体之规律,以便有的放矢。以京东推出的“京东数据汇”,淘宝推出的“淘宝十周年时光机”等为代表,大的电商企业每年都会推出数个基于全部用户数据的统计,对于在这些平台上的中小商家来说,无疑可以据此探索今后的发展重点。

  “我们更关注数字背后的东西,通过数字去真正地理解市场的力量。”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这样表达他对这些数据的看法。

  今年1月,天津市大数据科技专项“大数据算法及其应用”项目在天津大学启动。据介绍,该项目可通过记录网络消费行为,分析出消费者的详细消费习惯。而在此前,亚马逊已获得一项“预测式发货”的专利,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在其还没有下单购物前,就提前发出包裹,提升用户体验。而这,也正是基于亚马逊多年来积累的庞大用户数据。

  “过去我们做广告,都在中央电视台、平面媒体和分众平台,但是利用电子商务大平台数据挖掘成果,可以精准地推荐消费者想要的产品。”聂林海如是表示。

  在方兴东看来,分众化还体现为购物成为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朋友间分享购物体验,带动并刺激了相应的消费习惯,这一点也已为商家所察觉。事实上,在腾讯与阿里巴巴的竞争中,前者正是利用社交优势与电商结合,而后者则在努力开拓“来往”等新社交手段,补强电商优势。

  尽管电商经常被网络调侃为“万能的”,小到一根针,大到一个房子都有购买途径,但面对线下消费仍占大头的现状,电商们早已跃跃欲试。对于O2O(线上到线下)模式的追求,正是电商们试图改变消费者习惯的又一步棋。

  3月17日,京东宣布与国内10家连锁便利店展开O2O合作,在北上广等10个城市的11000家店,打通双方的仓储、供应链和配送能力。按照计划,未来人们在这些便利店购物,京东的配送队伍最快将15分钟送达,这意味着,就连到身边的便利店购物也变得多余,人们也许很快会习惯于“足不出户”。

  “了解消费者的习惯、偏好和行为特征后,可以更有针对性,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方兴东表示,“电商企业应该明白,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和最终改变的,都是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无网购 不生活
电商时代,顺之则昌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