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2月22日 星期六

迎宾礼仪回顾(三)(礼仪漫谈(142))

——“文革”结束至20世纪末

马保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2月22日   第 06 版)

  “文革”结束,特别是随着1979年中美建交,我国外交事业空前发展,为适应新形势,迎宾礼仪改革势在必行。总的方针是,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又体现中华民族崇礼好客,注意同国际礼宾接轨的精神。

  主要改革措施包括:

  停止提供专机

  提供专机的做法,国际上比较少见,不但花费多(上世纪70年代,我国往返非洲的一架专机,至少要花费60万元-70万元外汇人民币),而且我方还需承担专机安全责任。当时,我国能提供的专机多为苏联产的中小型客机,我国从政治上考虑较多,觉得亚非国家友好,都是穷朋友,要求派专机不好拒绝。鉴于70年代后期,世界民用航空业已四通八达,我国再提供专机似无必要。于是,1978年12月,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批准了外交部的报告:停止提供专机。

  控制国宾

  访华起数

  控制国宾访华起数并对在华食宿、交通、免费招待人数和天数等做了限定。鉴于国宾和其他重要外宾访华数量迅速增加(如1979年37起;1984年63起;1985年70起),每团的人数动辄超过百人(如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团181人,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夫人团134人,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团130人等),自1980年起,我国曾数次限制外宾来华起数、人数。

  自1999年2月起,按外交部规定,每年接待外国元首国事访问不超过10起,政府首脑的正式访问不超过6起。1999年7月1日,又明确规定,在对等基础上招待外国贵宾5天,外国元首级限18人,政府首脑级12人,超出者自费。

  压缩仪式规模,减少出席人数

  欢迎仪式是双边活动,我国只邀请来访国贵宾的随行人员及其驻华使馆参加。自1978年10月1日起,停止邀请来宾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驻华使节参加仪式。外宾抵离,中方有关部、司级官员迎送,离京时,不再举行仪式,改由我国领导人前往宾馆话别(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话别”安排,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停止)。另外自1989年1月起,不再安排少年儿童和青年队伍参加欢迎仪式(2013年恢复安排80名少年参加)。

  欢迎仪式由机场、车站移至人民大会堂举行

  人民大会堂是我国政治活动的中心,在大会堂东门外广场(天气不好或冬天在大会堂内北大厅)举行欢迎仪式,凸显了欢迎礼仪的政治含义。在天安门广场游览的民众,往往会被壮观的迎宾场面所吸引,纷纷驻足观看、鼓掌。广大民众的热情欢迎,给贵宾留下了美好印象。

  这项改革的实际意义还在于,欢迎仪式地点改变,避免了机场(车站)往返兴师动众,节约了我国领导人和有关迎送人员的时间。这一改革不仅得到了外宾的欢迎,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有人写信称赞说:“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后,我国领导人欢迎外国国宾仪式地点改在人民大会堂前举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项改革于1980年9月实行。

  欢迎仪式之后,通常是进入人民大会堂进行政治会谈、签约、宴会。这样,国宾访问的几项主要活动一气呵成,时间、地点紧凑、自然,避免了出出进进、来来去去,节约了宝贵时间和精力。

  恢复鸣放礼炮

  自1984年2月起,恢复在“文革”中中断的为来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鸣放礼炮的礼仪。礼炮鸣放分别为21响、19响,与国际上接轨。

  设置陪同团长

  外国贵宾应我国领导人邀请来访,我国领导人不可能全程陪同,自1983年7月起,我国设置陪同团长,全程陪同国宾访问活动。陪同团长由国务院部委正、副部级负责人担任。多年来,这一做法为确保国宾访问成功,起到了积极作用。可是,由于陪同团长的级别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引起一些国家使节抱怨。还有,由于各部委负责人负担重,难以应约作陪同团长,因而从1998年4月起,停止派陪同团长做法。此后,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访,抵离北京,一般由外交部领导、驻来访国大使、外交部有关司负责人迎送。(待续)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如何看待中国护照的“含金量”(领事服务)
我眼中的“头条”(读者·作者·编者)
迎宾礼仪回顾(三)(礼仪漫谈(142))
期数:304   责编:张燕萍  汪灵犀   电话:8610—65369316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