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2月12日 星期三

湖北:祭拜祖坟山 不再背椅子(年俗里的中国)

本报记者 陈振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2月12日   第 06 版)

  民俗不是一切,但一切离不开民俗。过年期间这么说,毫不为过。

  腊月三十傍晚,爱人老家湖北罗田县黄道山村,整个湾子被冉冉升起的一条条烟柱缭绕。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烧烟”。不为营造仙境,也不为焚烧垃圾,只是一种民俗。岳父从柴房顶上搂下沉积的树叶,在柴房与山之间的小道上拢成一堆,然后点燃,并用新的树叶覆盖,盖住了火苗,催生了浓烟。儿子觉得新鲜,跑去观看。继而是到厨房后面,再度拢起一堆树叶,如法炮制。岳父说,很早以前,年是一种怪兽,每到除夕它都要为非作歹,我们这就烧烟,放鞭炮,贴春联,要把它吓走。

  岳父说的“很早以前”,多早他也不知道。他知道的是,这种习俗年年坚持,从未间断,正如到祖坟山上每年将祖先请回家过年一样。烧烟之前,腊月三十下午,岳父和妻弟走过一道道湾,翻过一座座山,来到家族的祖坟山,来到了建于“民国十五年”等年份的几座祖坟前,烧香,然后将祖先请回家。

  岳父说,在他小时候,请祖先远比现在麻烦。典型体现是,到祖坟山去,每人要背上一把椅子,让请回的祖先坐上面。尽管大家都知道,祖先不会坐上面,但一把笨重的椅子,必须要背,翻山走湾穿树丛,再累再麻烦也要背。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有的人家开始不再背椅子上山,至今,所有人家都不再背椅子请祖先了。

  有些民俗,颇让当地人头疼受累:辞年。所谓辞年,就是腊月底,要到各个亲戚朋友家走走,送点东西,辞去旧岁。而新春后,马上要重新走一番亲戚。辞年与拜年,两者距离很近,颇为重复。辞年时一般是送点酒水饮料保健品,这家送的转送那家,送来送去最后收到可能还是自家那些东西。尽管大家都觉得没必要且麻烦,但因是民俗而坚持。

  有个词叫“伤害性建立社会资本”——最简单的理解是,请人喝酒,喜欢把人灌醉,谁豪爽到主动喝醉,则被视为可交之人,但却以损伤身体和健康为代价。同样,辞年或许可以称为“麻烦性建立社会资本”。不过,也有标新立异的人家。爱人的舅舅很早就给各位亲戚打了电话:“蛇年辞年,我不给你们送了,你们也别给我送了。”他敢这么做,是因为他和一般农民打工做体力活不同,机缘巧合,他在中科院给一个知名教授做助手,有过因精通各种外国仪器而被尊称“张教授”的经历。今年春节,他和我见面后,聊的第一个话题是“八项规定对你们单位的影响”。

  春节期间,亲友们谈论较多的,还有另外一种民俗:办酒送礼。大至婚丧嫁娶,小至儿女过生日,升学乔迁,不一而足,都要办酒,亲友们要前来送礼,且越送越高。爱人的小姑在县城一家食品厂打工,一年挣钱万元多,“也就够送礼的”。

  有些民俗是年味,让人怀念,有些则让人头疼厌倦。有些长久延续,如烧烟吓年;有些已经转型,如不再背椅子请祖先;而有些,则需要淘汰。

  蛇年,只有舅舅一家公开不再参与辞年,到马年,可能就会有两家三家,甚至更多家。就像到祖坟山请祖先的椅子现在没人背一样,辞年或许也将式微,转型,甚至消失。当然,任何习俗演变,都需要时间,至少一代人的时光。

新风气充盈这个国家(年俗里的中国)
新疆:一体多元 多姿多彩(年俗里的中国)
山东:那些逝去的 那些存留的(年俗里的中国)
湖北:祭拜祖坟山 不再背椅子(年俗里的中国)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