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2月12日 星期三

山东:那些逝去的 那些存留的(年俗里的中国)

本报记者 尹晓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2月12日   第 06 版)

  这里是山东一个普通的县城——新泰市,过年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年刚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备年货,哪怕现在的市场已经足够丰富。

  县城,于中国是个交集的地方,这里的人大多数有着农村生活的经历,又有着城市的生活习惯。从年俗上来讲,既不像农村那样正统,又不像城市那样寡淡。

  旧俗中,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祭灶,早就散落了不少。灶王爷的寓所从泥巴炉子也早就变成了燃气灶、电磁灶,祭灶也就免去了。不过,吃糖瓜的习俗还是有所保留,那是一种用麦芽糖做成的椭圆形的食品。

  至于扫屋、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拜年、请家堂、走亲戚倒还留着。

  因为在县城,春联也就只贴在大门上,不像小时候在农村,猪圈、粮食的瓮上、大门出去对面的墙上都要贴,什么出入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处处都讲究着。

  年三十晚上12点的时候,家家出去放鞭炮,之后吃素馅的饺子,寓意第一天“肃(素)静”,整整一年也就肃静,图的是一年平安无事。民俗学上有这样的解释:过去的农村大家庭,人口多,妯娌之间难免有口舌之争,为求家庭和睦“肃静”,达到“家外无官司,家内无纠纷”,所以大年初一要吃素馅饺子。

  请家堂也是在年三十,意在请亡故的亲人一起回来过年。城里人不像在农村的时候那么隆重和正式,请的人家也极少,倒是还能见到。八仙桌和长条几案在楼房里已经很难见到,取而代之的也是普通桌子,用红纸糊上牌位,一般是三代。供桌上有鸡、鱼、肉、青菜等,有酒、有茶水,桌子旁侧有两把椅子,是给亡故的亲人做的。年三十的晚上还要给亡灵烧纸钱,年初二放了鞭炮再送家堂。

  在县城里,请家堂已经简化了很多,操持此事的也主要是有过农村经历的老人。儿时的记忆里,奶奶家的请家堂何其壮观。那是上世纪的80年代,奶奶家在村子里是一个很大的家族,祖先像是卷轴的,挂在八仙桌上端,菜摆了满满地一桌子。白天,家人拿一个白色的木头顶着硬币往火纸上敲,这些就是纸钱。过年的时候要给祖先磕头,老人会一再叮嘱那两把椅子是不能坐的。初二下午的送家堂场面很大,族里将近一百号人都来参加。太爷爷当时已经是族里最大的长辈,他跟几个同辈的人走在最前面,那时的我基本是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各家还要端了簸箕,里面装的东西我已经没有印象。

  这么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那个下午的送家堂,记得我学着大人的模样,记得我属于那个庞大的家族。

  小时候的走亲戚是需要小辈儿给老辈儿磕头的,每年的大年初一,换好新衣服,先给家里的长辈磕头,然后去亲朋好友家,每次都要磕三个。篮子里装什么有讲究,回礼也有讲究。现在亲戚也走,但简单了许多,带点酒水、鸡、鱼,吃顿饭,乐呵乐呵,就行了。虽然现在通讯已经很发达,但见面还是格外亲切。

新风气充盈这个国家(年俗里的中国)
新疆:一体多元 多姿多彩(年俗里的中国)
山东:那些逝去的 那些存留的(年俗里的中国)
湖北:祭拜祖坟山 不再背椅子(年俗里的中国)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