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2月12日 星期三

2014春晚:改变从10%开始

本报记者 郑 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2月12日   第 05 版)

  从冯小刚被确认为今年春晚导演一刻开始,马年春晚就含着“改变”二字出生了。尽管面对人们的期待,他多次说过,自己对春晚的改变最多只有10%,而在看完春晚后,吐槽者似乎并未给他留面子,但是公平而论,本届春晚还是有不少创新和亮点的。没有人能够去量化这10%的改变,包括冯小刚在内。然而,对于三十而立的春晚来说,这10%的价值有多难能可贵,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改变1:冯小刚

  今年春晚最大的改革,就是真正实现了开门办春晚,大胆邀请冯小刚任总导演,使人们对这届春晚抱有很大期待。

  “当得知今年春晚的导演是冯小刚时,就知道今年的春晚终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盛宴。”新闻评论网站Wangpost并不外行地点评说,执导过包括《手机》等近20部电影的冯小刚,无疑是现在中国电影市场最佳的商业电影导演,其观众票房最能说明问题。这也说明冯小刚导演知道如何抓住观众的心。

  借冯小刚商业上的成功赢回观众,是此番春晚的一大押宝。这些年来,春晚屡屡采用“人海战术”,大场面、大布景,强调火爆、热烈、喜庆,沿着这一思路走来,让人对春晚越来越“疲劳”。而马年春晚从开场的先导片《春晚是什么》到整个晚会,都比较流畅、自然、平实,恢复了春晚应有的一种调子。

  有评论家认为,冯小刚虽然没有改变春晚的整体格局,但是局部有亮点,仅从这方面来看,冯小刚已经完成了改变春晚的“任务”。毕竟要突破春晚的固有模式,不是一次春晚、一位导演就能完成的。如果冯小刚完全抛弃现有的春晚模式,会冒很大风险;如果他不做太大改变,又会失去开门办春晚和“接地气”的意义——这是冯小刚的为难之处。

  在春晚前最后一次与网友互动时,冯小刚曾说过这么一番话:“大多数人对我执导春晚有期待,但我其实非常想讲一个问题,我个人的能力,面对这么一个有30多年历史的春晚,这么多年下来,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新民俗,想改变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很难。”

  确实如此。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说春晚是精神大餐的话,那么,导演就是配菜的,而不是种菜的;如果菜从货源上就有问题,导演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春晚远不是一个春晚导演的能力能够决定的,它是国家的文艺水平、创作能力、制作能力现状的真实体现。

  “如果冯小刚的出马仍不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那么,就没有理由期待春晚在观念上、模式上进行更大的改变。”一位媒体人如是说。不论是春晚改变了冯小刚,还是冯小刚改变了春晚,毋庸置疑,开门办春晚,冯小刚迈出了第一步。

  改变2:微短片

  往年春晚通常都是用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型开场舞作为开篇,而马年春晚则打破了这一惯例,上来就是一段开场短片《春晚是什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给春晚打上了鲜明的冯氏烙印。

  “2014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官方微博上这样写道:这是央视32年来首次以短片的形式揭开晚会序幕。片中不仅有葛优、李雪健、范伟、陈道明、姚晨等冯小刚的老朋友,还有姚明、林丹、马云等各界名人,普通老百姓也穿插其中发言,各自阐述心目中的春晚概念。

  葛大爷一贯冷幽默:“春晚不就是春节的晚上么?”退下小品舞台的范伟则一身轻松:“今年就当观众了。”更令观众感到亲切的是,冯小刚借片中人物之口对春晚进行了吐槽。“看什么春晚,俗气!”“春晚看什么?吐槽啊!”

  学者张颐武说,该短片把社会上的众声喧哗表现了出来。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公众对于春晚的期待越来越多元化,众口更加难调。同时,春晚的功能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吸引全家老小“目不转睛”地观看,到现在的“伴音伴影”式存在。公众一方面需要春晚作为除夕夜团圆的一个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对它的要求和趣味更加多样化。

  短片式的表达让春晚不再显得“高大上”,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儿和趣味。不同于以往网友们“从头吐到尾”,在今年的“2014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官方微博上,开场短片就得到许多网友的“赞”。有网友直言:冯导的创意短片很不错,拍出了电影的感觉,春晚也是时候改变了。

  从开篇的《春晚是什么》,到穿插在节目中间的《筷子》《观众动物入场》短片,原生态的纪实性采访、真实质朴的同期声人物对白、幽默拟人的情节设计让观众体会到或捧腹惊叹,或温馨感人的内在力量。有研究者认为,2014年春晚扬弃了传统的单一文艺节目表演模式,大胆引入微电影、微纪实形式,真正发挥了电视本体艺术的特点,将春晚从舞台艺术拉回到电视荧屏艺术中来,真正回归影视纪实本体。

  改变3:热点多

  一些观众吐槽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缩水,笑点也不算密集,让人感觉不过瘾。但也有观众认为,今年语言类节目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多以社会热点为素材,针砭时弊、嘲恶扬善。

  小品《扰民了你》以化解邻里相处的尴尬琐事为脉络,表达了现代年轻人为梦想而拼搏的精神和关爱独居老人的社会共识;小品《扶不扶》关注的则是老人路边摔倒该不该扶的热门话题;小品《我就这么个人》以一个在送礼路上处处碰壁的小人物遭遇,讽刺了溜须拍马、见风使舵的社会心理;小品《人到礼到》则讽刺了礼重情轻、随礼成风的现象给正常生活带来的困扰。除小品之外,曹云金的相声之中也包含了家庭、工作、房价等等诸多的现实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民俗学者萧放认为,当今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但矛盾可以通过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像上世纪80年代相声很红火,当时就有很多针砭时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段子。“央视春晚应该更加平民化,反映老百姓的诉求,内容应具有更多的讽刺性和娱乐性。”

  本年度语言类节目尽管量少,但却精益求精。“励志型、温暖型、讽刺型、批判型”等各类小品主题鲜明,笑中有思考。开心麻花表演的小品《扶不扶》不仅包袱响、笑料足,更难能可贵地传达出了“人可倒但人心不可倒”的主题,告诫人们坚持中国传统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不能犹豫。在新浪的调查中,《扶不扶》得到了超过四成网友的支持,被评为今年语言类节目中最受欢迎的一个。

  说到底,国人对春晚的期待,无非是图一乐。近年来春晚语言类节目屡屡饱受诟病,就是因为匮乏原创,回避矛盾,涉嫌抄袭和复制,以至于相声不笑、小品不逗,已经成为春晚常态。

  今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总体满意度不高,一是因为数量少,二是因为新意不足。今年的节目实际上延续了前两届的风格,“接续”的节目比较多,如蔡明的“毒舌”,曹云金的相声,冯巩的小品等,难怪有人戏称今年春晚是“蛇年的续集”。不过,相声小品的创作问题向来非一日之寒。要想有所突破,恐怕不是一台春晚可以解决的。

  改变4:朴实风

  这届春晚虽然总的格局未变,调子却与以往不同。5位主持人包括朱军、毕福剑、董卿、李思思以及重磅外援张国立,张国立的出现打破了多年来央视春晚主持人的专业化,注入了当下综艺节目的流行娱乐元素,此举备受好评。这也是冯小刚从上至下改变春晚的鲜明标记。

  这种改变是针对近20年春晚串词中政治化的语言越来越多,主持风格拿腔作调对症下药的。张国立领衔春晚主持人,说话风格与往年有所不同。一亮相就开始调侃往届春晚的拜年方式。全场的节目中,他们跟大伙唠唠嗑、套套近乎、抖抖包袱,说的也是大白话。

  这种风格体现了冯小刚的导演意志,他介绍,“本届春晚主持的风格是幽默、自嘲,带有即兴成分”。事实上,面对大众越来越娱乐化的要求,央视春晚一直在通过主持人阵容来契合观众口味的改变,一向说话“不着调”的李咏、毕福剑的加盟就是一个尝试。

  有海外媒体也观察到这个变化。新闻评论网站WangPost评论注意到,不同于往年,本届春晚的气氛更为活跃。晚会的语言“简洁而通俗易懂”。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也更为自然。而今年以歌曲为主导的晚会,也不像往常那么浮夸,演员所唱歌曲和所跳舞蹈更加强调的是情感上的表达。

  该评论还指出,整台晚会贯穿着中国上下所倡导的“节俭朴实风”。今年春晚的演职人员被大量缩减。今年的舞蹈演员,加上合唱队、打击乐手乐队,一共只有600人左右,而以往春晚最多时有1200名演员。此外,演播厅缩减了舞台表演区的面积和LED大屏幕的尺寸,利用一号厅现有的硬件基础,借助国内先进技术手段和软件应用,开拓节目创意和包装方式,完美组合电视转播、灯光、视频、机械舞台、服装、道具等制作元素,最终呈现出整台晚会的亮点和看点。

  改变5:国际范

  春晚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大联欢。网上有人质疑,中国人的春晚为什么要请外国人?其实不然,翻看历年春晚节目单,自1988年表演艺术家丁广泉的第一个洋弟子——来自南斯拉夫的卡尔罗作为首个登上春晚的外国人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艺人和团体以不同的形式相继活跃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为中国传统农历除夕夜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活力。

  评论家认为,春晚中加入外来元素是好事,艺术本来就是需要“杂交”优势和大信息量的。春晚舞台既要有民族的气派和特点,又要有一定的世界性,以体现我们的大国地位和文化影响。

  今年春晚的外来元素跟往年相比,更显突出。其中由匈牙利Attraction舞团带来的舞蹈《中国符号》获赞最多。该舞团去年在“英国达人秀”第七季比赛中获得冠军,在春晚上他们以中国符号和春节元素为创作点,用人体影子组成故宫、长城、熊猫等各种造型,像极了中国的皮影艺术。

  法国影星苏菲·玛索和韩国偶像李敏镐则成功成为今年春晚的人气王。尽管两位大明星的风格完全不同,但却是冯小刚在响应“群众呼声”方面的大胆之举。节目组的初衷是,以苏菲·玛索优雅的演员气质,吸引到更为成熟、喜爱艺术的观众,以李敏镐的人气吸引更多年轻受众群,事实证明此举大获成功。

  “苏菲·玛索和刘欢的对唱体现了向国际的开放,青年人喜爱的韩国明星的出现,也使得春晚在年轻人中的影响有了进一步提升,时常穿插的网络元素更增强了春晚的时尚性。”张颐武表示。在他看来,这些都显示了“开门办春晚”带来的不拘一格的特色。这些外来元素和传统元素相映成趣,如京剧的展现、武术文化的展示、传统民歌的展现等,让人们找到了对传统形式的认同感。

2014春晚:改变从10%开始
外媒看春晚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