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1月30日 星期四

年味长在酥鱼里(望海楼)

舒 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1月30日   第 01 版)

    去年春节,写“福”字把我累坏了,由冬至那天开始,一直写到大年初三,没有停过,索要“福”字者络绎不绝,累计下来大概写了三百五十多幅,光墨汁就用了四瓶!马年春节,一样是忙活。

    写“福”字是一年一度的事,不能一劳永逸,因为要把年号写在上角,所以每年必须更换,符合辞岁迎新的含义,图个喜庆吉利。譬如,写四个小字“甲午大吉”,从而把“癸巳大吉”那张旧的揭下,换上今年的。我自己也要写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

    记得母亲活着的时候,她门上的那幅旧的,快到年根时,便不翼而飞,被好事者“偷”走,当作书法文物保存起来,年年如此,倒是省事,免得主人自己去揭了。

    我写“福”字,大体有四个去向:一是如上所说,自己用;二是主动赠给亲朋好友,一家一幅,不等别人开口;三是接到朋友的贺年卡,作为回礼,邮寄回去,山南海北,全有,包括国外的朋友;四是应邀,以这一类为最多,有那么几位熟朋友一要就是几十张,已成惯例。他们都是“坐索”,“立等可取”,来时带一帮助手,有的裁纸,有的用废纸按着将新墨吸干,有的传递摊开晾晒,有的打图章,有的帮着将印章涂胶贴上去,宛如流水作业,热闹非凡,走时举着一大摞新“福”字,鞠躬不已,嘻嘻哈哈,凯旋而归。

    不难看出,一个小小的“福”字,工序颇多,有大字,有小字,又分上款、下款,还有图章。盖图章最费事。纸是红色的,图章的印泥也是朱红色的,直接盖上靠色,分辨不清,必须先盖在白纸上或黄纸上,剪下来,留点白边,再用胶贴上去,便十分醒目了。

    和写“福”字一样,做年菜也是自己动手的活。

    去年,和往年一样,我家又自己动手做了几样年菜:“二冬”、“酥鱼”和“芥末墩儿”,而且我还动笔写成文章,贴在公寓楼道里,奇文共赏,以期扩大影响。

    殊不知,这三道菜在家庭聚会上一出手,一抢而光,不得了,成了最受欢迎的菜,被一致评为“最好吃的”,说比饭馆都好,而且连盆里的带锅里的,被瓜分一净,纷纷装盆带回各自的家去。

    对做二冬(冬笋冬菇)和芥末墩儿我已写过文章,不再重复,只说说小酥鱼吧。做小酥鱼市面上已无小鲫鱼可卖,正好朋友送我很好的海产平鱼十条,是挺合适的代用品,剖膛洗净后下锅,一层大葱段,一层鱼,再一层葱一层鱼,可以码三层、四层,用好陈醋一瓶,大半瓶花雕黄酒,白糖二两,加盐少许,烧开后温火慢炖,三小时后出锅,放凉,连酥鱼骨刺一齐吃,味道极佳,酸、甜、凉、鲜、软、滑、绵,外加熟葱的特殊香味,带着一层深褐色的鱼汁冻儿,端上桌来绝对脱颖而出,拔得头筹,令人叫绝。

    都说,年菜也是年节的传统之一,妙就妙在,平常并不吃,确实是在年节时才有,是一种代表性的标识,有仪式感;其次,一定要自己动手,是家里的劳动成果,有程式感和亲切感。这么一来,才显得有年味。

    闹了半天,年味也许是长在酥鱼里,长在二冬里,长在芥末墩儿里,长在豆儿酱里。有,则年味浓;没有,则年味淡。不全是,起码有那么点意思。

    要把年味烘托得浓一点,就尝试着家家自己动手做几样可口的年菜吧。

    (作者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李克强在陕西考察
马上过年
年味长在酥鱼里(望海楼)
马到成功
敬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