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迎来建交的“金婚”时刻。
50年以来,中法交流日益频繁,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引导下,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前往法国交流,在中法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学成回国之后,他们又将自己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结合起来……
留学法国的人员归国后在政治、科技、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成就显著。周恩来、邓小平、严济慈、钱三强、巴金、钱钟书、吴冠中等前辈,都是留法海归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以及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各个时期、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社会各界的学习典范。
出则
促沟通
20世纪初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出国潮之一。从1919年5月第一批勤工俭学生踏上法国的国土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多年的历史中有2000多人在法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教育。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法两国建交,因为西方主要国家对中国的全面封锁,两国交流出现了一个空白期。1964 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同时宣布建立外交关系。随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964年下半年和1965年下半年,中国派出两批留学生,共计262人。这两批留学生在中法交流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传承中法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作用。1979年,中国在“文革”后第一次成批公派216名留学生赴法。随后,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赴法交流学习,目前在法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约4万人,我国已成为法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
中法建交以后,众多学子陆续留学法国,不断地将发展中的中国形象带给法国人民。“我们去法国交流学习,也真正让法国人看到了新中国的发展进步,打破了他们印象中中国人就是长袍马褂的刻板形象,在法国人中树立起了聪明、爱学、有礼貌的新形象,无形中起到了中法之间沟通交流的一个作用。”中法建交后第一批公派法国的留学生王天祥说到。 一批批留法学子,像一个个使者搭建起了中法之间交流的桥梁。
归则
谋发展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留学法国的学子在法国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后,将法国的科技文化以及理念带回国内,由单向使者转而成为双向使者,为中法关系更加巩固、经济往来更加频繁、民间交往更为密切持续努力。操桂香女士是中法建交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她又再次赴法学习,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继续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当操桂香女士提及自己节目的一些法国听众被她的节目吸引而了解中国甚至到中国旅游时,她感慨到:“我两次出国留学都是国家公派的,回国报效祖国肯定是责无旁贷的。我觉得这个工作岗位是非常有意义的,它能更多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
聚则
凝力量
随着留法海归的日渐壮大,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在团体中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共谋发展。欧美同学会留法分会就是由中国留学法国及比利时的归国人员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多年来汇聚了大批各界留法、留比人士;同时也为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提供一个修学、游艺、敦谊、励行的平台。
1月18日下午,由欧美同学会留法分会主办的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暨新春联欢会,在欧美同学会总部隆重举行。联欢会上,200多名留法归国人士齐聚一堂。欧美同学会留法分会刘公社副会长表示,留法分会在新起点之上将以加强中法文化、科技交流为重心,寻找新的机遇,创造性地发挥民间平台的优势。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