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金融市场上“钱紧”、“钱贵”之风再度袭来。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为此,央行日前决定,通过逆回购操作,为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专家指出,流动性紧张并非普遍现象,属于结构性问题。今后,不能多指望政策层面来解决流动性紧张,利率回落需更多地依赖市场自身的调节。
货币供应稳中偏紧
自上周起,银行间市场各期限利率水平集体攀升。1月21日晚,央行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针对现金大量投放等节假日因素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20日央行已通过常备借贷便利向大型商业银行提供短期流动性,21日进行逆回购操作,继续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不仅如此,央行还表示,把主要用于大型银行的常备借贷便利工具扩充到中小金融机构,向它们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钱紧”其实在2013年屡屡发生。先是著名的“钱荒”事件在6月上演,期间,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升至13.44%;之后,每到月末,货币市场各期限利率水平均有所上扬,到12月,银行间利率再次飙升。
市场上货币供应真的很紧吗?并非如此。截至2013年底,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了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在新增贷款方面,去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9万亿元,创出4年来新高。社会融资规模更是以17.29万亿元的水平刷新历史纪录。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施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但去年货币政策属于稳中偏紧。”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华妤对本报记者分析说,因我国货币供应量占GDP之比较高,藏有风险,领导层试图通过偏紧的货币政策化解泡沫风险。如今货币投放量虽在增长,但相比过去宽松的状态,以及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还是显得有点紧。
属于结构性钱紧
货币供不应求,背后原因有多方面。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2013年,受融资需求旺盛而存款增长放慢、财政存款大幅增加、存款运行波动加大以及银行自身流动性管理未能跟上新的市场变化等因素综合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总体有所趋紧,行业整体的流动性比例和超额备付金率小幅下降,存贷比小幅上升,在某些时点还出现了非常紧张的局面。
“资金面持续紧张,主要原因还是融资需求比较大。一些前期投资的项目不断地滚动融资。”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表示。
孙华妤指出,现在国家正在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很多原来开展的地方项目资金出现紧张,也需要再融资。
今年年初钱紧有季节性因素。孙华妤说,通常季末节前,监管部门核查时,银行都会谨慎放款,而企业因为要交税或给企业发奖金等,需要大量提款,市场上从供给方到需求方都形成一个紧张状态。
并非所有企业都钱紧,“钱紧是结构性的,主要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政策限制行业的企业,比如房地产和产能过剩企业的钱紧。”孙华妤说。专家指出,其实相当一部分资金并没有进入到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中,而是银行将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到钱生钱的投机市场上。
钱“贵”仍需改革破题
市场普遍预测,今年货币供应仍将继续稳中偏紧的状况。
面对新形势,孙华妤认为,央行应适时适度对流动性进行调节,在月末季末的节点位置适度放松货币,以避免重演“钱荒”事件。而企业需要有好的适应性,找准自己的方向,转型升级,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率,融到贵的钱后还能生存。
民族证券的陈伟指出,不能多指望政策层面来解决流动性紧张。利率的回落需要更多地依赖市场自身的调节,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和基建部门的资金刚性需求要下降,银行要收缩过去扩张过快的同业业务以释放流动性等,在这些问题没有化解之前,流动性紧平衡、利率高企的格局难以改变。
专家还建议,解决企业“用钱贵”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市场改革,打破金融垄断;发展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利率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需力量对比的真实价格;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