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1月18日 星期六

“北京礼物”不能总卖“糖果包”

光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1月18日   第 07 版)

  我喜欢这些礼物

  过年挑件北京礼物回家

  过年了,北京什么样的礼物值得捎回家?

  上世纪改革开放前后,来趟北京实属不易,每个人都得去看升国旗,跟天安门城楼合个影,然后这照片就是到过首都的证据,一枚毛主席头像的徽章就是最好的礼物。

  可是,如今到北京,带什么礼物回去呢?东西挺杂,却没有最具代表性的,还真头疼。一直以来,到北京的游客带回去的都是烤鸭、山楂片等土特产。但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应该有自己的品牌。土特产也应该有,但不应该作为礼物的主流类型。

  朋友自长春来,问要啥礼物。我随口说,把长春生产的奥迪车带辆过来吧,北京买车不易。虽是调侃,但也说明了这是长春这座老工业城市品牌升级的一个标志。

  “北京礼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是应该集现代性、包容性以及品牌性于一身。比如施华洛世奇,它把工艺品做到极致,甚至代表了奥地利这个国家的工艺品制造水平。而说到葡萄酒,就会让很多人想起法国波尔多。

  二是“北京礼物”应该体现新的历史特色和人文情怀。历史名城北京能作为自己logo的东西确实很少,并没有开发得很好。所以应该把北京的历史文化挖掘出来,告诉人们,北京不是只有烤鸭、豆汁、糖葫芦。这些小吃反映了老北京人的一种感情,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北京礼物应摆脱土特产时代,成为北京独特文化内涵的代表,应有更多的艺术品,更多的小说、电影、戏剧以及北京名牌。

  一个城市要有自己的品牌,给大众传递一种核心的城市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是软实力的表现,是城市凝聚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来源。

  北京的文化号召力、区域影响力在中国是无城能及的,太多的“特点”让北京没有了特点。北京就好像一个糖果包,打开以后发现什么都有,却不知道哪种最好吃。如何营销北京这座城市品牌,让它更有鲜明的个性,更具有国家名片的气质?这还真是一个待解的大课题。

北京礼物 卖特产更要卖特色
旅游难买称心礼物
“北京礼物”不能总卖“糖果包”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