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园区最早入驻的企业,新厂房建好后,黄酒年产量将达3万吨。”日前,在朱鹮之乡陕西洋县城东占地3000多亩的有机产业园区,正在工地上忙碌着的秦洋长生酒业董事长肖玉祥设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
工地上,机器声隆隆,新厂房正在建设之中。方兴未艾的“有机”产业,已成为洋县继朱鹮之后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有机菜果:卖价高且供不应求
在磨子桥镇白云有机蔬菜基地。放眼望去,占地1240亩的337个大棚,纵横排列,整齐划一,蔚为壮观。道路两边,收菜的车辆排成了长队。走进大棚,线形的长椒,矮化的羊角椒,肥鼓鼓的太空椒,让人目不暇接。
“这就是我们的有机蔬菜。从选种、育苗、生长管护到采收,都有一整套严格的流程。除草不用农药,除虫用防虫网和粘板,灌溉是地下水暗灌,肥料全部用作物秸秆粉碎后生物降解成的有机肥,蔬菜绝对没有任何污染。”基地经理翟建军自豪地说,“虽然比普通蔬菜贵些,但仍供不应求。每季的菜,外地客商要早早下订单才买得到哩!”
县城以北有个草坝村,依托朱鹮巢区和人工养殖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村梨果合作社负责人刘开昌介绍,早在2007年,村里就引进了有机黄金梨,2009年上市每斤卖到8元钱。他指着满山不同品种的梨树说:“你看,有机黄金梨收购价二、三元一斤,而普通的只能卖六毛钱左右。现在,全村95%的农户都在改良品种,种植有机梨。全村梨果产值1300多万元,仅这一项人均收入就达8100元。”
黑谷酒:打开国外高端市场
朱鹮黑米酒业的“朱鹮”有机黑谷酒,不仅畅销国内,还打开了国外高端市场。公司技术员高淑文介绍说:“目前国内真正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酒很少。我们的有机酒,从原料黑谷种植方式到酿造流程,全程都按规范操作。”
走进仓库,正在忙于组织将酒装车的公司总经理叶群良说:“这批是‘黑谷干爽’和‘龙樽凤韵’,属于高端酒,全部销往杭州。我们的产品销售已覆盖整个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地区。前不久,美国的一个订单就5000箱。”
“黑谷酒这么俏销啊?”“是啊,我们的酒中氨基酸比普通黄酒高出50%,是法国红葡萄酒的近五倍。产品很畅销,不过订单基本上都能满足。”叶群良自信地说:“朱鹮有机黑谷酒不单是一个产品,也是一种文化。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黑米酒行业领军企业,把有机品牌打入世界市场。”
有机产业:公司农户投资商都赚钱
在白云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上班”的张霞说:“我把土地租给基地,能优先进来工作,一天挣35元,一年能干八九个月。”一旁的同事任小霞插话道:“在这里干活,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好。”
据基地经理翟建军介绍,基地按每亩1000元租赁农户土地,再集中承包给大棚蔬菜投资商,由投资商聘用农民负责田间种植和管理。这样就形成了“公司+农户+投资商”模式,公司、农户和投资商都有钱赚。
朱鹮有机农业生态科技示范观光园,是由发展有机食用菌致富的黄家营镇农民王敬柱,在县城周边流转承包500亩土地建起来的。园里种有紫薯、葡萄、樱桃、梨果等名优品种,吸纳农民工及下岗职工200多人。
“有机农业的亩产,比普通农作物低三成到五成,但卖价却是普通农作物的好几倍。”示范观光园里的农艺师李承德乐呵呵地说:“瞧,这些紫薯马上就要挖了,仅西安、北京的大型蔬菜经销商的订单,就有60多万斤哩!”
有机产业,已经成为背负生态保护之累的“朱鹮之乡”突破发展的引擎。
近年来,洋县围绕“菜、果、药、畜、米、菌、薯”等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推广有机种植,推动富民强县。目前,全县共认证有机或有机转换产品达13大类55种,年产量达5.86万吨,实现有机产业收入20156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