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01月03日 星期五

一碗叫做“贺岁片”的心灵鸡汤(观察)

本报记者 郑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01月03日   第 07 版)

  逢年过节唱堂会是中国人的传统。如今,三五至亲好友相约去电影院看贺岁片,也逐渐成为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的新时尚。经过若干年成长,贺岁片不仅撑起一个电影黄金档期的神话,更成为人们释放一年压力、舒缓焦虑情绪的不可缺少的“心灵鸡汤”。这一年忙完了吗?走,去电影院看贺岁片吧。

  

  “其实我活得挺迷糊的,得等到热热闹闹的贺岁片结尾打出‘祝大家马年吉祥’,才能意识到一年又要结束了。晚上在路边的小摊吃了碗热乎乎的馄饨,旁边的发廊恰巧在放阿菲的流年,歌声好像被冷空气冻住了,冷的吓人。但看着小摊老板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又觉得很温暖。希望明年一切都好,你们和我都好,真心的也是矫情的贺岁片就是图个热闹。”

  

  全民节前狂欢

  今天,很多人认为“贺岁片”的概念是从1995年成龙电影《红番区》开始的,但事实上,这个时间可以再往前推十几年。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介绍,贺岁片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1981年,许冠文自编自导自演了喜剧片《摩登保镖》,在农历春节前上映,最早冠以贺岁片的名目。后来,黄百鸣也拍了一些贺岁片,如《富贵黄金屋》、《皆大欢喜》、《大富之家》,还有其他人拍的《富贵逼人》、《福星高照》、《八星报喜》。这些片子大多表现阖家团圆、家庭亲情,类型都是喜剧,片名用的都是大吉大利的好词。

  1997年,冯小刚执导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随后“贺岁片”成了中国内地电影业的一块响当当的品牌,越来越多电影加入到贺岁片的行列里,而“贺岁档”也多次成为创造票房奇迹的黄金档。

  《天下无贼》、《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疯狂的石头》、《十月围城》、《金陵十三钗》、《让子弹飞》、《泰囧》等贺岁片,近些年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不仅国内的名导演、名演员纷纷加入,连好莱坞大片也忍不住插一脚,《阿凡达》、《变形金刚》、《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都是贺岁档的座上宾。

  有社会学家认为,贺岁片现象的形成和贺岁档期的热闹,是有文化习俗做基础的。华人历来有贺岁吉祥、佳节喜庆的习俗,春节、元旦的喜庆习俗让大家更有放松、娱乐的需求,而贺岁片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精神需求。

  从某种程度上看,“贺岁片”已经成为“春晚”之后,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节前狂欢。

  喜剧最受欢迎

  贺岁档横跨圣诞、元旦、春节、元宵、情人节等多个节假日。因此,在民俗上、心理上,观众还是对贺岁片有要求的,阴气不能太重,场面不能太血腥。

  据某知名网站连续两年的调查显示,观众最希望在贺岁档期看到的电影类型依次是喜剧片、爱情/文艺片、古装动作片、科幻片、警匪片。

  “平常工作压力挺大的,看电影就是想放松娱乐一下,有些很沉重的片子,感觉好压抑,平常看看还可以,要是过年过节,我更愿意看那些不费脑子的喜剧片一类的。”在北京上班的白领小刘说。

  抱着类似想法的观众占大多数。观众毕竟不是影评人、也不是电影从业人员,他们看电影的目的有时候很简单,这一点从眼下正在影院热映的《私人定制》就可以看出来。虽然该片一上映差评不断,但票房却日日上扬,上映10天内突破5亿元票房,道理何在?其中除了冯小刚的金字招牌外,最重要的还是观众对喜剧买账。

  正如一位观众说的:“《私人订制》虽然算不上冯导最出彩的作品,但是作为贺岁片来说,能在年末大家都忙得焦头烂额、烦躁不安时带来点诙谐调侃,使沉重的心情得到舒缓,已经达到目的啦!我们大多数人看贺岁喜剧不就是为了乐一回吗?何必去深究电影的意义呢?”

  如今整个电影市场趋势表明,在贺岁档观众对喜剧的接受度还是最高。往年也有《集结号》、《投名状》、《一九四二》这样获好评的悲剧,但是票房成绩均不理想,有资深营销专家就表示:“贺岁档还是非悲剧类型总体更符合观众需求,观众都是平民老百姓,娱乐消费就是为了找个出口而已,社会压力那么大,何必非要去看悲剧? 

  抒发特定情绪的载体

  与观众的感受一样,大部分业内人士也认为,贺岁档不宜过分沉重的题材。然而,除了喜剧之外,是否可以有更多类型片的出现,却是值得探索的。

  没有人规定贺岁片一定是喜剧片。实际上,自从有贺岁片这个概念以来,强大的档期号召力使得贺岁片的类型一直在变化。从香港家庭类喜剧贺岁片独占鳌头,到功夫片热热闹闹打下一片天地,再到冯小刚“冯氏幽默”火爆内地市场,再到《疯狂的石头》等小成本票房黑马分一杯羹,贺岁片不再是千人一面了。

  近几年,贺岁片的题材已经大大扩展。以2010年底的贺岁档为例,不仅有喜剧《大笑江湖》,也有历史剧《赵氏孤儿》;有姜文的《让子弹飞》,有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有恐怖片《午夜心跳》,有3D动画片《熊猫总动员》,有延续电视剧口碑的《武林外传》,有携老版《少林寺》之威风的《新少林寺》等。

  2013年至2014年的贺岁档虽有缩水之势,但已形成多元化、多类型的影片上映态势。“把贺岁片归为一个单独的喜剧类片种是不对的。”有导演如是说。以美国为例,他们并没有贺岁片,但在暑期档、圣诞档都有根据不同人群上映的类型片,依据观众的口味不同来拍片被认为更加科学。

  专业问题留给专家。喜剧也好,动作片也罢,爱情片或者科幻片,观众未必在意。贺岁片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承载了人们在年终岁末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是大众抒发这种特定情绪的载体。

  “其实我活得挺迷糊的,得等到热热闹闹的贺岁片结尾打出‘祝大家马年吉祥’,才能意识到一年又要结束了。晚上在路边的小摊吃了碗热乎乎的馄饨,旁边的发廊恰巧在放阿菲的流年,歌声好像被冷空气冻住了,冷的吓人。但看着小摊老板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又觉得很温暖。希望明年一切都好,你们和我都好,真心的也是矫情的贺岁片就是图个热闹。”

  有人看完今年的贺岁片《私人定制》后写下这首诗,击中了贺岁片这一季。

一碗叫做“贺岁片”的心灵鸡汤(观察)
2014年,综艺娱乐节目看什么?(聚焦)
一周热词
《为中国歌唱》:传播中国文化
责编:郑娜 邮箱:zhengnahwb@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