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一位叫萨拉的美国记者,说服全家开始了一场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货的行动,并在后来出版了一本书来记载这次“历险”,书名就叫《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她在书中写到,“抵制行动让我重新思考中国与我之间的距离,在死命把‘中国’推出全家生活的过程中,我惊讶得眼珠子都快弹了出来——中国竟然已经靠得那么近了!”
是的,当前中美之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2013年,中美贸易额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这是35年前中美建交时的200多倍。现在双向投资额已超1000亿美元,而35年前连“投资”一词都是新鲜的。不论两国的“萨拉们”喜欢不喜欢,对方的存在已成为各自生活的一部分。
历史长河中,35年只是弹指一挥间。35年前的今天,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在短短的35年里,中美关系已成长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此时回眸历史,我们会越发感到,中美建交对于中美两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现在,我们常常会听到两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们说,虽然两国携手也不可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但没有中美合作,几乎所有的全球性重大问题都无法得以解决。
中美关系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这种关系有其脆弱的一面,波折不断,有时让人沮丧;也有其韧性的一面,总是不屈不挠地向前发展,又让人欣慰。中美从相识相知,到携手共进,在磕磕绊绊中逐渐过出味道来。国家关系难言“浪漫”,维系中美关系的当然也不是“浪漫”,而是共同利益。
35年来,中国在变,美国在变,世界在变,中美的利益关注点也在变,但利益的汇合点作为双边关系的支撑这一点却没有变。当年,对付苏联是两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中国还担心美国“踩着北京的肩膀跑莫斯科”;目前,两国共同利益更加广泛,纽带更加多样,不是单一的第三方因素。
中美建交与中国走向改革开放几乎同步,可以说中美关系的发展同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息息相关。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两天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两件大事完成后,邓小平于1979年的大年初一就踏上了访美旅途,在美期间,除国际议题外,谈得最多的是中国的改革。如今,适逢中国掀起第二波改革浪潮,中美也确立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方向,中国的改革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再次站在新的起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将给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样中美关系的发展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最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再过35年,即中美建交70周年之际,正值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也就是中国设定的“百年目标”实现之日。35年前开启的中国改革带来中国国力的增强,今后随着中国改革的全面深化,中国的综合国力无疑将进一步提高,中美力量对比将会继续发生变化。中国决心打破“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中美也有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决心。中美要一道走完这段关键的调适期、磨合期,需要善意、耐心和智慧。
也许到了2049年,两国的“萨拉们”不再考虑相互“抵制”,不再琢磨如何把对方“推出”自己的生活。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