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根据志愿服务时长 颁发五个等级证书

深圳首创“文化义工”评星定级

马 璇 赵鹏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2月25日   第 07 版)

  关山月美术馆文化义工合影

  来自罗湖区的文化体育志愿者

  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五,在南山图书馆亲子阅览室,举行由南山图书馆和文化义工合作开展的“星星点灯”自闭症儿童悦读活动

  龙岗区的文化义工解答读者咨询

  在深圳的文化领域,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曾经是隐于民间的文化体育热心人士、文艺爱好者和活动骨干,被文化管理部门招募为“文化志愿者”后,他们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截至今年11月底,深圳已拥有文化志愿者16900名,他们活跃在深圳的各个角落。由文化志愿者提供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已成为深圳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

    

  1志愿者成为鹏城一景

  在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文化义工”的身影随处可见。据统计,该馆共有文化志愿者2485名。

  这里的文化志愿者被编为三个大组,其中“读者服务组”主要由12-18岁的中学生志愿者组成,负责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读者人流高峰期,协助维持馆内秩序、整理图书、修补图书、协助进馆读者合理有效地使用图书馆设施;“活动组织组”主要由成人志愿者组成,大多是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的专职老师,主要协助该馆策划及推广各项阅读实践活动,如阅读会、少儿DIY手工、少儿故事剧等阅读实践工作;“阅读推广组”也由成人志愿者组成,主要负责编写各类阅读心得、体会,在学校、社区内进行阅读探访、书刊推介活动。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该馆的“梅兰竹菊”阅读实践活动、喜阅365——亲子共读计划、深圳亲子共读经典公益大讲堂等都已发展成为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

  深圳文化志愿服务者的服务领域非常广泛,他们缓解了公共文化服务人力资源短缺的压力,催生了一大批具有一定专长的文化爱好者和自愿为公共文化事业服务的热心人,活跃了基层文化活动。

  2完善制度建立运行机制

  深圳市博物馆拥有一支1900多人的庞大志愿者队伍,但这支队伍的管理却“井井有条”。这里有完备的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和运行机制,从志愿者招聘到系统培训、志愿者注册、宣誓直至上岗、服务激励与管理等,都作出明确、科学的设计安排。每年底,馆里还对志愿者一年的服务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博物馆还专门成立了深圳市博物馆志愿者自治委员会,建立了交往交流平台,有效激发了文化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深圳是全国志愿服务发源地之一,文化志愿服务亦走在前头。结合“志愿者之城”建设,市文体旅游局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致力于推动和发展文化志愿服务。2007年11月,市文体旅游局制定规章,从志愿者的职责、招募、管理、激励、退出等各个环节作出规范。2013年,该局又制订了《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促进办法》,明确了全市文化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工作要求、促进措施、激励保障机制等相关内容。目前《办法》已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社会意见,可望于近期出台,将成为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的纲领性文件,对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的开展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促进作用。

  3激活基层文化“活跃因子”

  深圳各区、各街道、各文化场馆先后建立起文化志愿服务队伍。龙华新区有多个固定的文化志愿活动服务点,其中大浪劳动广场、龙华三联公园重点组织辖区文化志愿者开展每月一次的文艺下乡演出等服务活动;民治广场、观澜人民公园重点组织辖区每月一次的义写书法、文化论坛等服务活动。1500名文化志愿者在新区各展所能。

  深圳还将文化志愿服务往活动与品牌延伸。如“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节”组织的社区优秀节目展演,将舞台搭到社区门口;“外来青工文体节”将各类外来工喜闻乐见的文体节目送到工业区、生活区;周末文化系列活动、流动文化系列活动将图书、电影、文艺节目送到社区、外来务工人员身边;全市定期举办的各种舞蹈比赛、声乐比赛、钢琴比赛、粤剧票友比赛、广场舞展演等活动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表演舞台。此外,深圳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予以充分关注,定期组织开展相关专题文化活动,如外来青工文体节、少儿艺术花会等,都已经成为深圳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知名品牌。

  4建设“志愿者之城”

  在今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市文明办、深圳市“志愿者之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深圳市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方案》列出了今后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的具体内容:建立工作机构,在全市构建市、区、街道三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全市文化志愿者形成分级组建、分类管理和使用的工作架构,设立统一的名称和标志,并向本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纳入统一指导和管理。对文化志愿服务的活动内容,《方案》进行了规范和拓展。

  《方案》提出,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包括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鼓励文化志愿者办理和使用电子义工证。将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分别由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给予新成立的各志愿者服务(总)队一定的启动经费;建立激励机制,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效显著的志愿者服务(总)队,给予适当经费奖励;鼓励社会力量以赞助或捐赠形式支持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文化志愿服务将开展星级激励。依据文化志愿者服务时间和服务业绩每年度开展“星级”文化志愿者评选活动。每年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50小时、100小时、200小时、300小时以上的,由市或区文化行政部门分别授予一星、二星、三星、四星级文化志愿者称号,颁发“星级文化志愿者证书”。每年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500小时以上的,由市文化部门推荐其参加“深圳市五星级义工”认定。

  服务年限长,社会影响大,成绩显著,贡献极大的文化志愿者,可获文化志愿者杰出贡献金星奖。该项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五星级文化志愿者和杰出贡献金星奖获得者推荐参加全市“百优义工”、“义工服务市长奖”和全省优秀文化志愿者评选。

深圳首创“文化义工”评星定级
至正博物馆3年建起3座馆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