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创投”的模式就是将精品项目持续地输出给风投机构,并将风投机构的信息对接给融资项目和企业。
11月27日,中关村留学人员企业精品项目推介会——生命科学专场在北京汇龙森科技园区举行。此次活动旨在为融资项目和产业对接搭建起一个平台,以帮助创业者快速融入产业,找到市场的切入点。
海归科技创业
资金难到位
由于拥有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等优势,许多海归选择在科技领域创业,其中也有不少人获得了有市场价值的研究成果,海归科技创业发展前景可谓一片广阔。
以北京中关村为例,作为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首批授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关村目前已拥有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超过1.5万人,累计创办企业超过6000家,是国内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同时,每年会新增200多个优秀的项目,包括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尖端科研项目。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海归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大量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成果,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例如北京泛生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其自主开发的基因组数字化分析技术整合应用于肿瘤研究和临床治疗分析,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海归科技创业势头正劲,然而融资问题却成了困扰海归科技创业的“拦路虎”。据《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显示,海归创业资金来源中有53%来自个人存款,13%来自企业入股,12%来自风险投资。
投资方更看重
市场和经验
“许多从国外回来的高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手里有许多处于科学前沿的项目,但将这些项目推向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仅靠个人资金很难解决,需要风险投资公司和企业来通力合作,将这些项目实现产业化。”承办此次活动的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文祥说。
对投资方来说,决定是否投资某科研项目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的市场潜力与团队经验。“在27日的项目推介会上我们已经与一些科技项目建立了联系,但确认投资尚需一段时间,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与一些好的项目达成合作。”国科嘉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春林说,“就我们公司而言,投资科研项目的标准主要有两条,第一是该项产品或技术是否有足够大的市场,这一条的参照标准主要是国外有无类似的产品上市。国内刚起步的科技公司也许在资金和创新方面稍显弱势,但可以在服务和市场方面获得发展。第二是该团队需要具备与其研发项目相关领域的经验或经历,这样的话,项目运作会更加成熟。”
而另一方面,投入高、回收慢也阻碍了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据了解,此次活动中有30多个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留创精品项目参加,项目基本都是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投入市场,融资金额基本都在100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上亿元。比如京天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孙乐博士,主要研究阿达木抗体项目。此项目预估每年能实现1亿多元的市值,但需要上亿的资金投入,3年的时间才能投入市场,这也使得一些风险投资人望而却步。
“孵化+创投”助项目落地
此次活动中,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有限公司推出的“孵化+创投”政策,为海归创业投融资以及实现项目产业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孵化+创投’的模式就是将精品项目持续地输出给风投机构,并将风投机构的信息对接给融资项目和企业。”汇龙森科技园总裁助理孙践伟介绍说,“现在中关村已经有大量的留学生创业项目和企业,很多是科学前沿领域的,但是这些项目没有资金,而办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帮助这些项目和企业找到资本,获得风投。”
“现在,中关村每天就有十几家新的创业公司成立,举办这样的活动为海归创业融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能够参加的投资人和企业有限,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将活动扩大到网络上,吸引更多投资人关注,使各方效益达到最大化。”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马胜杰建议说。
另外,投资方也希望更早地参与到“孵化”过程中来,帮助孵化器筛选企业,提高优秀科研项目资金对接的成功率。“目前很多孵化器还是更多地从科技含量角度而非市场角度来筛选进驻企业,如果让投资方参与到企业筛选的把关中,加入更多的市场考虑因素,项目成功的几率会更高。”赵春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