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明招山探明招文化

本报记者 赵展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30日   第 03 版)

  恰逢浙江省武义县举办温泉节,我乘此机会游览了位于武义东面的明招山。其景色之美可用南宋理学大家吕祖谦的诗句描摹:明招古木叶千层,山自浮云溪自横。初看之下,这样的美景在江南并不少见,然而览尽层林才发现,这座名士之山自有独到之处。

  武义属丘陵地带,明招山峰峦起伏,小白溪细秀曲折,清幽景色中又带了怡然自得的烟火气,如桃花源一般。沿溪徐行,眼前就是明招寺。当年,一批有抱负的学者就是从这里走出去,不止独善其身,更求兼济天下。由“隐”及“显”,这个变化是吕祖谦带来的,这位时与张拭、朱熹并称“东南三贤”的理学家,在这里开创“婺学”,成为浙东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婺学”得名婺州(现金华市),是吕祖谦的故乡,婺州南边就是武义县。吕祖谦在明招山讲学,学子们有的溯舟武义江而上,有的驾车马沿古驿而至,更有负笈徒步而来,前后共有五六百人。史书把师从吕祖谦于明招山的众多学子统称为“明招学者”。

  明招寺内的讲堂遗迹如今已被修建为“明招讲院”,如今看来也甚为宽广,能容下不少学子。在那个政治弱文化强的年代,吕祖谦抱着对国家“文治可观而武绩不振”的担忧,想借讲学培养出一批文武兼备的人才。他批判忽视实事、不求致用的学风,强调儒者当通世务,做学问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和百姓日用之事。因此他冲破封建教育“重经轻史”的禁锢,竟以史书《左传》为题材,自编教材,教导学生踏上仕途后要如何借鉴历史,明白“治乱、得失”。

  说到吕祖谦,就离不开朱熹,他们是挚友,学术思想却有根本分歧。如今,朱熹的名头比他大得多。但当时,两人齐名。吕祖谦讲学传播甚广,影响了整个浙东学派的思潮,而朱熹的“去人欲、存天理”与浙东学派肯定人欲、重视功利的思想是相矛盾的。朱熹的思想由于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当时已成为官方哲学;吕祖谦的声望则明显下降,逐渐星光黯淡。

  不过,那光辉终究没有黯淡,吕学思想历久弥新,后人将吕学思想发扬为“明招文化”。本次温泉节就特别设立了吕祖谦与明招文化学术研讨会,挖掘“明招文化”丰富内涵:以儒家民本尚义、务实兼容的理学文化为核心,包含道家隐逸文化、佛家禅修文化,以及地方特色的耕读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流变至今,从勤奋务实的浙商精神中亦可见其端倪。更难能可贵的是“求同存异”这一点,吕学不囿于学派之见,兼收并蓄,团结了浙东学者,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峨眉山 从赏景向度假转型
广西兴安 最美的邂逅
明招山探明招文化
伊宁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强市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