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china),便是中国(CHINA)。
英文中的这个小小奥秘,正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一方天地,那便是华夏文明有别于其他任何人类文明所独有的部分:瓷器。毫不夸张地说,若要认识中国历史,追寻中国文化,瓷器是绕不开的一个部分。
11月23日的下午,由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深圳望野博物馆举办的“晋善晋美·三晋窑火——中国古代山西陶瓷特展”在北京新保利大厦的10楼展厅里正式开幕。慕名而来的收藏家、文物学者济济一堂,共话古瓷的瑰丽旖旎之美。
该展览在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于今年6月在深圳首展。展出5个月间,累计有3.2万多名海内外各地的陶瓷学者、爱好者和市民参观。218件组古代山西陶瓷精品展出,涵盖了宋、金、元、明、清各时期的雁北窑场、浑源窑、平定窑、介休窑、汾阳窑、霍州窑、长治窑等独具特色的山西陶瓷。该展也将全新定位山西陶瓷在中国工艺美术史和中国陶瓷史上的位置,让世人全面了解古代山西陶瓷的辉煌艺术和科技成就,厘清多年以来外界对山西陶瓷的误解和片面认识。
展柜明亮的灯光下,悠悠古瓷在静静地述说着历史的风情。诸多参观者静立展品之前,久久凝视,感受着中华文化的独有魅力。
1
一场展 创新进行古代陶瓷类型划分
在新保利大厦10层展厅,进门便可见由北京大学考古学泰斗宿白教授精心题写的“三晋窑火”的题词。展室内,摆放在展柜中的古瓷器造型各异,温润光华。
“很精彩,也很重要啊!”92岁高龄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享誉海内外的瓷器专家耿宝昌老先生在参观时说。记者注意到,耿老先生在陪同人员的搀扶下,坚持参观完了所有130余件藏品。在一座金代介休窑白地划诗文折沿盘的展品前,他凝视许久,并对为他讲解的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评论说:“以前从没有把山西瓷器单独拿出来,现在看来还是有必要的。山西在中国陶瓷发展方面有它独特的地方,从南部到北部所有的窑口我都去看过。你把山西、河南的独特瓷器都收集起来,之前人们认为是宋代的红绿彩,现在你界定到金代,这是一个独特的贡献。”
本次“晋善晋美·三晋窑火——中国古代山西陶瓷特展”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龙华新区管委会、山西省晋中市人民政府、山西省介休市人民政府、北京中艺艺术基金会以及深圳望野博物馆主办。所有展出的瓷器全部来自于深圳望野博物馆的私人收藏。此前,该展览特意选在今年的“文化遗产日”在深圳龙华新区龙华文化艺术中心望野博物馆开展。据介绍,该展准备时间有两年多,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场系统展示中国山西古代陶瓷的大型专题展览。
作为古代窑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山西省见于历代文献记载的有30多个县都曾烧过窑器,且各种窑器特征迥异。在展厅可见的藏品中,金代长治窑诗文虎枕、元代吕梁地区窑场黑釉剔花填粉玉壶春瓶、明代大同地区窑场黑褐釉贴草叶纹缸……种种流光溢彩的陶瓷器物代表着古代北方瓷器的优秀成就。阎焰对记者说:“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山西陶瓷放在河北磁州窑系或河南窑系中。三晋窑火光芒夺目耀眼,不应为世人遗忘,更不应将山西诸窑笼统划入某个相对狭窄的窑系,而使明珠蒙尘。”
“山西省地上文物总量位列全国第一,与山西远隔千里的深圳,成为首个对山西古代陶瓷进行系统梳理、厘清渊源的城市,足显深圳之文化自觉。”阎焰说。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几位参观者,他们都对这场展览给予高度评价。晋中市文物局局长安在禄对记者说:“一直以来,山西瓷器都被外界误解,以为我们只有黑瓷出色,实际上我们的白瓷也是非常好的。介休的瓷器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好多博物馆里都有收藏。山西瓷器多以煤烧制,不同于南方的以柴烧制,并且多偏重于生产、生活类瓷器,深圳举办的这次展览很好地抓住了山西瓷器的特色,为世界认识晋瓷打开了一扇窗户。”
知名文物收藏家马未都、凤凰卫视董事长刘长乐也来到展览现场参观。
2
一座馆 民间博物馆成为深圳“文物地标”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民族的自信根本上是文化的自信!”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李晓华在本次展览开幕式上铿锵有力地说到。他认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很多宝贵的财富,陶瓷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最为绚丽夺目的一个分支。这次展出的展品中,我们既可以感觉到瓷器的纯真、淳朴、自然,也能发现其中体现的民族融合与文明进步的细节。“很多原始文明都曾烧过陶,但是只有中国将陶烧成了瓷。这些山西古陶瓷让我们听到历史前进的脚步,感受到先人伟大的创造。党中央号召我们要构建优秀文化的传承体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重视文化的每个部分,一个一个环节地追求。这也是本次展览最大的意义所在。”李晓华表示。
本次展览最引人关注的一个成就,就是重新定位了山西陶瓷中属于宋金时代的红楼彩陶瓷。此次展览展出的深圳望野博物馆收藏的12-13世纪红绿彩陶瓷是目前已知全世界范围内数量最大、质量最高、品种最丰富的一批珍贵早期釉上彩绘陶瓷文物。它们的展出为深圳的文物收藏带来了新的气象。而收藏这些陶瓷并筹备举办此次展览的,正是去年刚刚落户深圳的民间博物馆——望野博物馆。红绿彩陶瓷收藏是深圳望野博物馆收藏的一大重点。这种12-13世纪陶瓷文物当世非常珍稀,而望野博物馆藏有220件组,除此之外,目前已知全世界范围内仅有不到100件。
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民办博物馆之一,在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4月,望野博物馆确认在龙华设馆。同年10月,在深圳市龙华新区的龙华文化中心三楼,这座有着丰富藏品的民间博物馆正式开馆。目前,除珍贵的12-13世纪红绿彩陶瓷外,深圳望野博物馆还收藏有数以千计的唐宋金元古代陶瓷和1100余件12世纪陶塑泥模,以及世所罕见的唐宋、波斯祆教文物,以及唐宋金陶瓷标本8万余片、北魏邺都字铭陶砖1500余块,其他金、铜、木、玉、石文物4000余件组。其中部分藏品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孤品,其珍贵程度广受海内外收藏界和学界的关注。无论是藏品的规模还是珍稀程度,望野博物馆都是全国同类民办博物馆中的佼佼者,少数类别的藏品其丰富程度甚至超过了海内外著名的大型公立博物馆。
馆长阎焰介绍说,2009年广东省文化厅就发文批准了深圳望野博物馆的成立,他在为馆舍奔波求援的这些年中,深圳市委宣传部、文物局、文管办、博物馆、考古所以及龙华区属领导都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帮助和鼓励,并不停地为其多方争取协调。正是所有关心深圳文化文物事业和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热心人的关爱帮助,使望野博物馆最终选择“落户”深圳。
区委区政府协调免费提供展馆,望野博物馆展出文物,市民免费参观,收藏家就近鉴赏,这正是深圳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建设文化之城的一项大手笔动作。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曾说:“深圳作为一个发达的现代工商业城市与年轻的移民城市,广大市民普遍存在着对知识的巨大需求。自我学习与自我提升是化解生存与竞争压力的内在需要。如何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成为政府发展公共文化的重要考量。”
“选择望野博物馆,也是源于他们多年来的口碑和在文物收藏与研究界无可替代的地位。”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说。据了解,2009年阎焰所藏彩瓷以《精彩·中国》的名义在深圳开展,海内外众多顶尖学者来深参加这一中国古陶瓷研究盛会,由此也让世界陶瓷收藏界和考古学界见识了深圳收藏的国际气象,宋金红绿彩瓷自此烙上深圳记号,深圳成为闻名世界的数量最大、质量最高、种类最齐全的中国古代彩绘陶瓷制品收藏地。“深圳望野博物馆藏”的标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学术研究刊物和图书中。今天,深圳成为全世界在研究中国古代彩绘陶瓷时无法绕过的“文物地标”,确立了深圳在世界中国古陶瓷研究界傲人的地位。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国宝档案》和《中国文化遗产纪录》等纪录片向全世界宣传推荐深圳的珍贵收藏,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3
一个城 文物积累化为城市文化积淀
“这些文物是我个人的多年积累,我想,多年后,它们一定会化成深圳的积累。”说这句话时,阎焰的声音里透着真诚。文物是活的,是历史最鲜活的证明。一个器物的出现,可以把纸上的史料文字变成鲜活立体的东西;文物是稀缺的,我们可以把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文物,当成认识历史原貌的基准点。
作为年轻城市,深圳文化积淀的历史不长,所存文物并不多,而这些热爱民间收藏的人士在深圳的集聚,正是深圳文化吸引力的表现。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认为,能够将这些珍贵文物留在深圳,让望野博物馆最终选择在深圳安家,正是深圳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文化本质深刻认识的体现,是深圳文化吸引力最好的诠释。
从2009年就已设馆,但由于种种原因,深圳望野博物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场地作为展馆。今年4月,望野博物馆终于确认在龙华新区设馆。阎焰说:“多年来,我的文物研究和多次文物展览都得到了深圳宣传文化基金的大力支持。王京生部长在和我交流时,多次恳切希望我能把这笔珍贵的历史文物留在深圳,化成深圳文化的组成部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具有历史价值的宝贵财富。他对深圳文化发展的期许,对城市历史文化积累的厚望,深深地打动了我。”阎焰表示,博物馆设在龙华新区的政府物业建筑里,人流量很大,而独具特色的展览以后会变成深圳的一个文化亮点。
由于深圳的特殊地理位置,香港和台湾的朋友来往深圳相对便利,但是由于深圳建市历史较短,以往他们想在深圳找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物藏品相对不易,而现在,博物馆承担起了这一功能,深厚的文化底蕴引来大量宾客,参观者表示很兴奋能够在深圳看到这么多出色的文物藏品,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绚丽瑰宝。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陈威也表示,望野博物馆是深圳文博事业的一道亮丽风景,丰富了深圳市的文物馆藏,展示了深圳文物收藏藏宝于民的特色,也给深圳民间博物馆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他介绍,深圳新出台了《深圳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未来将对民间博物馆的发展予以大力扶持。
这仅仅是深圳近年来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一个剪影。在深圳中心区,矗立着一片宏伟壮丽的“文化森林”:图书馆、音乐厅、少年宫、书城……它们由政府投资30多亿元建成。近17年来,市级财政先后投入52亿元,规划建设了32个市级文化设施。全市已建有群艺馆和文化馆站62个,各级各类文化广场381个,各类博物馆26个,公共图书馆638个,全市文化设施总面积超过99万平方米。基层文化设施扎实推进,“十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公共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博物馆既为市民带来知识、增进娱乐,也逐渐成长为促进公众文化参与、丰富文化体验的综合性文化平台。文物所代表的文化元素与历史印记,正是我们民族自尊心、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来源。由文化自豪而到文化自信,由文化自信而到文化自觉,每一个环节都缺少不了努力。正如王京生所言:“文化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文化为轴心的城市战略也因此逐步成为城市管理决策者的自觉选择。因为一个城市好不好,最终要看城市文化的整体素质、品质和品位,这不但决定今天城市的基本品格,它的人口适宜居住指数,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影响到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城市的终极意义就是文化的追求,一种文化品位的追求。这是深圳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战略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