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银根既不放也不收 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稳健货币政策仍是总基调(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罗 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27日   第 02 版)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最近,央行行长周小川再次强调,中国经济增长稳定,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目前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关专家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调整经济结构和控制通胀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要实现稳增长,货币政策需根据实体经济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钱荒”事件无碍整体

  在稳健的总基调下,中国货币政策有偏松或偏紧的微调。业界普遍认为,过去二三十年货币政策大多时候偏松,这种情况支持了经济高速增长。而今年以来,为了调结构、转方式,也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兴起,货币政策开始偏紧,表现在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预期目标是“十一五”以来的最低目标值。

  “历来央行货币政策都是以‘稳健’为主,但在实施和落地过程中,每年都不一样。今年贯穿的主题是‘不要放松’。”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华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原因是目前货币存量规模较大,以往经济行为习惯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中运行,造成实体经济产能过剩、银行间业务往来过多、央行监管不能深入到位等弊端。相对紧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经济过热,限制银行间表外业务扩张。

  央行从紧的意图体现在市场上,出现了6月份的“钱荒”事件。当时,流动性紧张着实让市场恐慌了一阵子。周小川表态称,从中期看,中国经济的流动性总体充裕,不会因为短期事件受到大的影响。针对流动性问题,央行一再表示,下阶段银行体系流动性仍会继续处于合理适度的水平。

  货币信贷增长合理

  事实证明,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合中国经济情况。周小川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确立稳健的总基调,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物价总水平和就业保持总体稳定。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出现一定回落,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讨论,中国政府作出明确选择,就是继续保持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突出强调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发挥市场活力来保持稳健经济增长速度,而不是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维持增长和就业。目前看来这些政策取得了成效。”周小川说。

  前期实施的偏紧的稳健货币政策,从效果上看有一定成效。孙华妤认为,表现在商业银行压缩了表外业务,实体经济进行了重组和兼并,压缩了产能,对经济结构调整有很大帮助。

  央行表示,今年以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了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从数据上看,一是总量上,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长较快。二是结构上,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体现了“有保有压”。“保”体现在对小微企业、“三农”和中西部信贷支持力度较强。“压”体现在对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严控。

  着力增强政策针对性

  央行在有关报告中强调,今后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一是继续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适度增长。二是进一步改善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三是继续通过改革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调结构和防通胀,特别是最近通胀有上升的倾向,年底也有消费增加的习惯,为防止价格上扬,管理层需要给市场释放一个偏紧的政策信号。”孙华妤说,但年底货币需求较多,比如有完税、发奖金、银行收回贷款等需求,货币政策在微调时应考虑到这些情况,在合适的时候适当放松一些。

  孙华妤建议,应时刻观察实体经济状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货币政策,比如发现实体经济有下滑趋势,就应提前放松,因货币政策有时滞性,如果有过热趋势,就应偏紧一点。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手段,实现经济稳健发展是目的。如果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资金,就不能为控制信贷增长而不给它们提供资金。要执行适应性货币政策,要关注经济发展的效果,不能把手段作为目的。”孙华妤提醒说。 

声音
稳健货币政策仍是总基调(热点聚焦)
中国网络购物立法进程加快(市场观察)
青海藏区新型农商行挂牌
资讯快递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