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一个特殊的人群:老荣民。他们是1949年前后随蒋氏政权到台的军人。他们是命运悲惨的一群,原以为“三年反攻”即可与母亲、与新婚的妻子团聚,却在40年的漫长等待中骨肉离散;他们身在军营不准婚配,从军半生后难以成家,不少人孤老终身;他们退伍后在台湾开路造桥垦荒,却因为文化不高、口音南腔北调而难以融入社会;他们少小抵台为台湾奉献一生,却被社会歧视、遗忘……
为了让离开军营身有伤残又无处可去的退伍军人有个落脚之处,蒋经国时代在台湾各地修建了“荣誉国民之家”。近日,台湾媒体报道,因老荣民渐渐离世,不少荣民之家已经合并或转型,这意味着早已远离台湾社会的老荣民正无声地消失于这块土地。
荣民之家 凋零了
台湾有一个机构叫“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简称退辅会,当年就是为安排从大陆只身到台的退伍军人而设立,蒋经国曾亲任主任。对于这群上过抗日战场、又随蒋介石渡海到台的军人,蒋经国有情谊有愧疚,他设立荣民之家、荣民服务处、荣民医院,开办农场和工程公司帮助退伍老兵就业。当年,贵为“太子”的蒋经国时常出入荣民之家,在荣民炸山开路的工地上,也有他和荣民一起土里汗里的身影。就是后来他身居高位,也常常到荣民之家探望,给这些远离家乡的人们带去安慰。蒋经国去世多年之后,有老荣民见到蒋经国的儿媳还流泪下跪,怀念蒋经国给予他们的尊重与照顾。
那个年代,荣民之家虽是单身、清贫、伤残者之家,但仍有属于他们的活力和荣耀。如今,设于屏东的荣民之家由6000人减少到450人,台东太平的荣民之家由3000人减少到45人,台南佳里的荣民之家由2000多人减少到150人。人去屋空,荣民之家凋零,各地便重新规划,给荣民之家增加了社会所需的养老、教育、急难安置等功能。台湾媒体报道,台东的马兰和太平两家荣民之家合并,太平的荣民之家将转型为失智老人养护专区,明年底就可完工启用。屏东荣民之家部分空间建为急难安置所,还提供100个床位给慈善机构。
中横公路 他们开的
台湾有政客通过鼓动族群矛盾获得政治支持,在不良政客的煽动下,有人曾对着老荣民们喊“中国猪滚回去”。老荣民们文化不高,不会写文章反击,更不会通过媒体、社团等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能默默地流泪。他们的眼泪里有当年在台湾劈山开路的艰辛,更有贡献一生却受到冷落辱骂的委屈与不平。
如果没有当年的荣民用十字镐和炸药开出了中横公路,现在的游客就不可能欣赏太鲁阁的风光,台湾就仍被中央山脉分割。中横公路是台湾第一条打通中央山脉串联起东西部的公路,有1万名退伍兵投入此工程。这条路从平地到海拔3000多米,地形多样,特别是太鲁阁一段,悬崖峭壁,又是大理石岩层,在几乎没有机械的条件下,退伍兵们在用生命筑路。牺牲在这条路上的一共212人,平均一公里就有一条人命。太鲁阁的一个景点长春祠,就是为纪念殉职的筑路者所建,遗憾的是现在不少台湾导游已不讲解这段历史,游客们也只是高高兴兴地拍照而去。
不仅中横公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台湾的基础建设都凝结着荣民的血汗。桃园机场、中山高速公路、台中港、大造船厂(高雄)……这些工程仍被今人享用,但它们的建造者却被遗忘。
清境农场 他们建的
虽然荣民已被台湾社会冷落多年,以至人未去,声已远,但荣民带给台湾社会的光辉散播在台湾的各个角落,造福着台湾社会。比如带动台湾小吃业成为旅游金字招牌的牛肉面,大家都知道出自荣民之手。除了牛肉面、各种做法的包子、水饺、馒头、药炖羊肉等等,都是经荣民之手发展为台湾的名小吃。当年,成了家的退伍老兵带着新婚的妻子在眷村申请一间木板房住下,当时的安家费微薄,这些荣民往往都是农民出身,文化不高,在台湾又举目无亲,找不到工作,就在街边卖面卖包子维持生活。刚开始闻香而来的只是同乡,尝一口家乡味解解乡愁,慢慢的,当地人也跑来尝鲜,“老张牛肉面”“豆浆油条铺”“王妈妈包子”就成了名牌,有的传至今日。
现在台湾最流行的是观光农业、农场度假,不少大陆人赴台游也选择去清境农场、武陵农场,但很多人不知道,几乎所有台湾人和游客喜爱的农场都是荣民们当年荜路蓝缕开建而成的。开通中横公路后,退辅会支持荣民沿路留下来自食其力,他们在蛮荒的山地上开垦浇灌,种茶种果,不仅养活了自己,靠着战场上铸造的拼劲,还对当年物资贫乏的台湾社会多有贡献。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们的农场现在变成了观光农业的宝地,成为城里人向往的乐园。
后记:荣民走了,老了。即使早已没有他们发声的舞台,即使他们的足迹已被覆盖,但血汗写的史页还在,还会有后人翻读,为他们唏嘘,向他们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