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林永喆:从外国人到“本地人”(海外人士在青岛)

赵 伟 申梅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21日   第 02 版)

  林永喆(前左一)及家人

  他是第一个来山东“吃螃蟹”的韩国人。经过24年的发展,他的企业完成了本地化发展,他本人也从外国人变成了“本地通”。

  坐在笔者面前的林永喆年过五十,已不是当年那个孤身闯青岛的韩国小伙子。他笑着递过来的名片上写着:青岛托普顿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名片上的头衔已经24年没变了。

  1988年,青岛组织了对韩经贸考察的“破冰之旅”,这是山东第一个赴韩经贸考察活动。双方的相互考察、了解、共识,让林永喆最先嗅到了中国机遇。

  1989年8月,时年27岁的林永喆在青岛城阳区投资45万美元创建托普顿电器有限公司,这是山东省第一家、中国第二家韩资企业。这个时间比中韩建交还早3年。利用现成的厂房、韩国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公司成立后第三个月就生产出产品,第四个月产品即远销海外。

  在企业管理中,林永喆坚持本地化,第一个制定外资企业工资标准,第一个设立中方厂长。到现在,企业600余名员工中,只有4名是韩国人。“我要做的就是本地化的外资企业,这样才能让我的企业避免水土不服,取得长足发展。”林永喆说。

  因为是第一家韩资企业,托普顿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样板”,很多韩国企业到青岛来,第一站就是托普顿。“到中国来吧,准能挣钱。”林永喆俨然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代言人”,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来考察的人:到中国创业是非常好的选择,政府配合,市场广阔,前景可观。

  林永喆说,到现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还有上千张韩国老板的名片。“那些只是老板本人的名片,要算上随行人员,我接待过成千上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三四十家韩资企业因为林永喆的“游说”而落户青岛。不仅如此,林永喆还先后荣获青岛市第七届琴岛奖、青岛市残联“扶贫助残先进个人”、城阳区荣誉市民等称号。

  在事业上,林永喆的企业坚持本地化发展,雇用本地人才。在生活中,林永喆也早已适应青岛的生活节奏。“我现在就是青岛本地人。”谈起自己来青岛后的转变,林永喆用这句话概括道。

  林永喆真正的个人转变始于1990年。那一年,林永喆将女友李胜姬接到青岛,两人以“家”的形式,宣告了对青岛的融入。

  “最初,我的妻子到城阳仙家寨蔬菜市场买菜只能说韩语,现在,她已经能用一口地道的城阳方言跟当地人讨价还价了。”林永喆说,青岛哪个餐馆的海鲜正宗、哪里有好玩的景点、去哪个商场买东西实惠,李胜姬也全都了如指掌。他们的三个孩子也都是在青岛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与中国孩子相处得非常愉快,还学会了流利的汉语。

  “我在青岛这24年,眼看着青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林永喆回忆说,“当年出门多是土路,少有大商场,少有娱乐场所,更没有韩国菜馆,交通也不方便。”现在,说起青岛的变化,林永喆如数家珍:青岛地铁、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承办2008奥运会帆船比赛、提高市民福利等,这些都让他赞叹不已。

五百亿元的笑容
声音
林永喆:从外国人到“本地人”(海外人士在青岛)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