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京腔京韵忆童年(名家话北京)

简汉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19日   第 05 版)

  我祖籍是云南昆明,但家中十几代前就在北京住,所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北京出生。爸爸从小读北师附小、镜湖中学。日本鬼子来了,爸爸从中国大学二年级辍学,偷偷跑到南方考进黄埔十三期,投笔从戎,参加抗战。但爷爷、奶奶仍在北京(那时叫北平),直到抗战胜利,爸爸才把他们接到南方团聚。

  我是1946年胜利后在汉口出生的,3岁就跟着爸妈搬到了台湾,北平是什么样我压根儿不知道;但从小在家中听的、说的就是“京片子”;吃的是面食、北方菜;爷奶穿的是长袍、坎肩、夹袄、棉袄,连鞋都是穿奶奶亲手做的打帮子布鞋。我们家可说从衣、食、说话、生活习惯都是标准的北京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爷爷和妈妈还都是京剧的票友,家中常听到胡琴配上爷爷唱“长板坡”,妈妈唱“锁麟囊”,我也常缠着爷爷把逛厂甸、看天桥把式、听京韵大鼓和相声等等过去的事对我一说再说,更常陪着他到“真北平”去吃炒肝、爆肚、炸酱面和喝豆汁……可以说我虽没到过北京,但却生活在京味异常浓厚的环境中。我眼中的北京最具亲情乡情和草根气息,如自小就生活的故土,——虽然我是住在海峡对岸的台北。

  2001年,我自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转任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承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先生的邀请,首次到北京参访,亲眼看到了长城的雄伟,紫禁城的壮丽,天安门广场的宽广……当时我激动得老泪纵横。在随后的十来年里,我几乎每年都要来北京几次,亲眼看到了大陆自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尤其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更让北京的整体建设向上迈了好几个台阶,这不仅是北京的骄傲,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作为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北京的问题当然不少,所有大城市有的问题北京都有,但我更多看到的是希望,诸如,各项基础建设的进步,不遗余力的文化投入,教育事业的发达,国际化水平的稳步提升以及热心志愿者的真诚,出租车驾驶员的政论水平……

  北京、北京,你是中国的代表和缩影。百余年来你看尽了中国的兴衰变幻,道尽了中国的辛酸沧桑。现在,你正成为中国及世界关注的焦点。曾经百年积弱的中国,如今正实现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梦想,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让北京在我们眼中更加光亮。

  文成后,草拟七律一首以为记:

  帝都兴衰历沧桑,列强侵陵逞豪强。  

  百年积弱悲国步,万里哀鸿吊民殇。  

  同室操戈终须尽,中华一统致和祥。 

  炎黄儿女齐奋起,共谱民族复兴章。 

  (作者为台湾中华侨联总会理事长) 

京城CBD将建地下交通网(聚焦京城)
点击北京
京腔京韵忆童年(名家话北京)
京郊山沟沟变身瓜果沟(京华纪事)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