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09日 星期六

中国“小黄鸭”为何长不大?(时事点评)

孙曙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09日   第 05 版)

  从9月初进驻北京园博园,再到光临颐和园,“大黄鸭”在北京度过了将近两个月的光阴。在游客与其争相合影留念的同时,大黄鸭衍生品的售卖以及旅游、餐饮也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据估算,总收益超过2亿元。

  自2007年问世以来,大黄鸭在世界各地受到了热烈欢迎。在北京,大黄鸭更是赢得了大量粉丝。然而,身为中国人,看到大黄鸭如此受欢迎,笔者心中却有一份苦涩。要知道,大黄鸭的“前世”,就在我们中国。

  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打算穿越太平洋抵达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港,但途中遇到强风暴,一个装满2.9万只浴盆玩具的货柜坠入大海并破裂,里面的浴盆玩具其中大部分是充气橡皮黄鸭子漂浮到海面上,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鸭子舰队”。它们历时15年,从中国漂洋过海,最终登陆英国、美国。这些小黄鸭不仅赢来无数的“追鸭粉丝”,也激发了霍夫曼的创作灵感,让他创作出了大黄鸭。

  其实,所谓的大黄鸭,正是我们熟知的小黄鸭的“放大版”:一样的红嘴巴,一样的黑眼睛,一样的黄身体,一样的胖胖的、短短的两只翅膀,所不同的,只是大小而已。至于小黄鸭,几乎每一个中国孩子都曾玩过,在孩子们洗澡时,小黄鸭简直就是澡盆“标配”。对中国孩子来说,小黄鸭堪称童年的玩伴。

  那么,在中国出生、从中国出发的小黄鸭,为何未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为大黄鸭呢?事实上,促使小黄鸭成长为大黄鸭的关键因素,就是创造力。正因为缺乏创造力,我们遍地的小黄鸭,没有一只长成大黄鸭。同样地,因为缺乏创造力,尽管我们拥有独特的中国功夫与熊猫,但《功夫熊猫》的版权,却为美国所有。

  那么,我们的创造力哪里去了?谁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就是一个寻找“标准答案”的过程。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每一门功课的每一道题里,都藏着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任务,就是将标准答案找出来,而一切与标准答案不同的回答,都是错误的。比如,雪化了是什么?如果你答是“春天”,那么必错无疑,因为标准答案是“水”。在这种体系里生活得久了,学生们只会跟在权威的身后,模仿权威,重复权威,至于想象力与探索精神,则日渐衰弱。

  所谓创造,就是“无中生有”,而“无中生有”的前提,就是丰富的想象力与强烈的探索精神。正因为我们的想象力与探索精神如此匮乏,我们至今很少创造出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而今,风靡世界的大黄鸭令人汗颜,更促人反省:如何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成为富有想象、勇于创造的一代新人?

拉萨八廓商城抽签送商铺(事件新闻)
中国“小黄鸭”为何长不大?(时事点评)
蓟县发展贵在留白
电力简讯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