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1月04日 星期一

中国侨企投资趋向多元

张妮 暨佩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1月04日   第 06 版)

  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强劲的市场需求。那么,海外华商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如何转型?老华商与新华侨在中国又将面临哪些新挑战呢?

  

  华商成功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海外华商投资中国几乎一枝独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的外资迅猛增长,尤以欧美日韩的大举投资引人注目,加上2001年中国加入WTO,海外华商的投资比例随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有所下降。据统计,1994年海外华商投资在外资企业中的比重曾达到64%,到2001年缩减为40%,2005年跌入34%的低谷。但自2006年至今,海外华商资本的比重持续上升,欧美日韩的比重整体逐年下降。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认为,海外华商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成功,主要原因是海外华商和中国内地各级政府的联系较为密切,紧贴中国政府的经济规划和发展导向,抢占先机。海外华商对中国市场环境的熟悉度和适应性超过外资企业。在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先天优势,也帮助他们迅速占领市场。另外,中国投资环境与市场规则还不尽完善,并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不断变化,海外华商灵活应对这些变化,克服障碍,以灵巧的身段随时调整自身发展的位置。其他外商面对障碍往往难以灵活应变。

  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穆彦魁认为,侨资企业投资中国与普通外资比,最大的不同是华侨有真正的爱国情怀。

  加拿大中国总商会会长舒心表示,回到祖籍国投资,对华商来说情感、意义与外商是不一样的。华侨华人就像嫁出去的女儿,中国是她的娘家。娘家有困难时她不会嫌弃,会尽可能帮助。娘家好的时候会为其鼓掌,而且在海外腰杆就更硬些。改革开放之初,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还不是很放心,但华侨华人非常愿意帮助中国建设,有帮娘家发展的情感。当中国发生汶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时,华商总是自发捐款捐物。

  侨资企业新格局

  泰国华人青年商会常务副会长邝锦荣表示,东南亚华商在全球占比最大,约80%。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副总会长郭隆生说,马来西亚华商到中国进行投资主要经过三个阶段: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华商主要经由新加坡港口与中国进行中药、生活消费品、粮食、海鲜以及药酒等商品的贸易。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地价十分便宜,开始有马来西亚华商到中国投资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近年来,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日益多元化,覆盖建筑业、污水处理等多个行业。

  伴随中国政府推出的“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鼓励措施,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出现新高潮。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辉耀说,过去30多年,老华侨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未来30年,要更多发挥新华侨的优势。新华侨学历高、具有创新精神,其投身的行业也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金融、教育培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开始走上资本化运作的新途径。海外华商的投资区域也从最初靠近港澳和东南亚的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地区向中国中西部地区延伸。中国侨资企业正在形成新格局。

  华商未来还将发挥更大作用。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陈经纬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也面临不少挑战,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还有欠缺,对国外政策、风土人情不太了解。很多中国企业的产品走出去了,但售后服务和网络没跟上。在这一进程中,熟悉中国和当地文化的海外华商网络将成为内地企业借助的资源,香港就是中国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华商面临新挑战

  尽管拥抱巨大机遇,华商在参与中国经济第二季的过程中也面临不少挑战。一部分不能及时调整投资方向的华商必然经历转型的阵痛甚至被淘汰。中国驻泰中资企业商会名誉会长、泰中有色金属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买卫东说,中资企业近年到泰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对在泰华商企业构成一定挑战。邝锦荣认为,东南亚华商和西方国家的华商相比,知识储备仍较为欠缺,人才规模偏小,亟须提高知识水平,以更好应对未来竞争。

  老华商企业聚集的传统行业面临产业升级问题。穆彦魁说,随着中国的富裕阶层越来越多,人们买汽车、化妆品都看重名牌,吃的方面尤其是主食也会更讲究营养、安全和品牌。大企业应选择好的地块和品种,精制加工,生产出有品质保障的品牌产品,满足市场的高端需求。 

  未来华商在中国的投资发展还可能面临政策上的挑战。穆彦魁说,国内的竞争对手可能希望政府对包括华商在内的外资企业进行政策性限制。但华商对改革开放作用很大,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依靠力量,而且不受西方控制,因此对华商企业不应与外资一样对待。

“亲情中华”节目精彩
中国侨企投资趋向多元
侨胞在京举办水文化研讨会
八旬归侨整理“华侨家书”
《侨通史》渐入视野
旅美女指画家苏州办画展
责编:聂传清 邮箱:cq_nie0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