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二字,字音相同,字义相近。
和,本义是古人用禾秸吹奏音乐,原本写作龢。龠yuè(音乐的乐),“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可以想象:古人在收割时,随手取一禾秸即兴吹奏,后又发展为竹管吹奏的笛、箫、笙、簧等。今日仍有禾、叶等原生态乐器吹奏的表演。
合,甲骨文写作(见图一)。其实,亼也是一个倒写的口(见图二)字,字形规范后(见图三)演变为亼。《说文解字》:“合,合口也。”二口相合,也代表众口相合、相和。众人吹奏,音声相和hè。“和,调也。”意思是众人吹奏(弹奏)的音调(diào),调(tiáo)和、协调、和谐、和合。
《易经》是中国传统的群经之首。《易经》说:“保合大和。”“大和”要读作“太和”。大和,是有形、有限的,是具体的合;太和,是无形、无限的,是抽象道义上的合。北京故宫有太和殿,表明中华民族的核心理念是太和。
认一认,比一比:
和、合,龢、龠,和合,大和、太和,调和、协调、和谐,保合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