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卧游”有新法(旅游漫笔)

王志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26日   第 07 版)

  古代交通不便,行旅艰难,面对青山秀水,人们易生“望山兴叹”之情。于是,便有文人发明了“卧游”之法。据说“卧游”一词,最早出自宋代宗炳的“卧以游之”四字,此后历代沿用,并成为一种特别的消闲方式。

  卧游最初的意思是:以欣赏山水画代替游览。所以,元代倪瓒诗曰:“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试想,手持一卷山水画册,展卷阅读,虽足不出户,但山水秀色,尽得饱览,何其欢乐也。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记叙了“卧游”的美好过程:“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峰秀岆,云林森眇,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夫复何为?”其意思是,我在闲暇的时候,摒除一切杂念,饮酒弹琴,铺展画卷,独自欣赏,坐在那儿仔细观察四方的山水。画面上所描绘的幽远意境,使我仿佛置身于没有尘埃的寂静的山林之中。峰岫耸峙,云林繁密而深远,圣贤的思想辉映着古老的年代,大自然的千万种旨趣融合,陶冶着我的精神,引起我无限的情思。有这样的艺术享受,我还想再做什么呢?

  文人雅士之闲情逸致,淋漓尽然矣。

  其实,时至今日,“卧游”已不再限于欣赏山水画,还可以通过读书、看照片、看电视、上网等,来实现“卧游“的审美效果。

  现在,介绍风景名胜的书籍、杂志,纷然杂陈,多得数不胜数。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拿取一本,阅读游览;若是性情高雅,喜欢一种古典的氛围,不妨找一本古人写的游记读读。比如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明·袁中道的《游居柿录》等,古人的游记,文字简洁明快,典雅有致,笔意所至,性情随之。所以,阅读这种游记,不仅能随古人饱览风光,而且能够为文字所陶冶,为古人性情所熏染,跟着变得高雅起来。如果你性情懒散,也不妨看一下电视中的风光片,获得身临其境之感。许多风光片的解说词诗意饱满,听之亦受益匪浅。

  总之,“卧游“之渠道多多。卧游之美,在于动静结合,“卧”是静,“游”是动;在于一种对文字和画面的感悟,悠游其间,神闲气定;更在于它是一种精神、思想的驰骋,所以,能极大地调动人的想象力,使游览的“对象”丰实而饱满,养身,亦能养心。

  清秋假日,你不妨也来一次“卧游”之旅。

“卧游”有新法(旅游漫笔)
蒙牛园区体验工业旅游
厦门品生蚝
在诸城看恐龙王
樟村晨景如画(图行天下)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hw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