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天兔”刚刚撤离福州,我来到了马尾。天上还时断时续飘着雨丝,湿润清新的空气叫人神清气爽。马尾,对我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曾在近代史的教科书中多次看到,却从未走近它了解它。
我的马尾之旅从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开始,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正面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带着我走进那段已渐渐被淡忘的历史。
1866年创办于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中国近代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发源地。船政为清朝设立的国家官方造船机构,在其存在的40多年里,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中国造船、冶金、电信、铁路、飞机制造等新式工业的诞生与发展。1869年,福建船政造出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1871年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1882年,制造出我国最大吨位铁肋木壳兵船……1919年马尾制造出我国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水上飞机,创造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十三个第一”。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海军发端于福建船政。清末民初的海军将领、造舰专家以及海军中坚力量主要源自船政学堂;近代海防工业基地始建于船政,建造近代舰船40余艘;近代海军首支舰队形成于船政……孙中山曾赞许福建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在船政博物馆一旁的轮机车间内,左侧排列着一位位船政志士的雕像,右侧的雕塑展示着船政的工作场面。看着眼前的场景,刚才在博物馆内见过的名字一一浮现出来:海军宿将萨镇冰、振威将军叶祖珐、造船总督魏瀚、筑路先驱詹天佑、航空之父巴玉藻、波音首任总工程师王助等,正是这些马尾造船博物馆内的精英们铸就了船政曾经的辉煌。
在中法马江海战的旧址前,船政大臣沈葆桢的雕像旁有他为船政撰写的对联“以一篑为始基,自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国难之时,船政的诞生寄托着一个觉醒民族的蓝色梦想,可落后的体制和生产力,致使船政历经波折,最终仍然走向衰落。但船政滋养国人百年的船政文化,已经融化于国人的血脉之中。
在中法马江海战遗址的炮台上,在近代远东最大的石砌船坞旁,在中国船政博物馆珍贵的史料前,一幅沉寂了100多年的中国船政的历史画卷,清晰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