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放下酒杯 皆大欢喜

严 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17日   第 05 版)

  日前浙江一位母亲因心疼当公务员的儿子饮酒伤身,微博致信省委组织部长蔡奇:“儿子不能喝酒,却常常陪领导喝酒,我该怎么办?”此信得到了领导的重视,蔡奇回应称:“要看到这不是个例,须从反对‘四风’来对待。”其实,在公务接待中,酒风之盛,由来已久,已是公开的秘密。更有甚者,以酒量论英雄,多数人不堪其累,但积年之弊,除之也难。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李白斗酒诗百篇,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草圣”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古代文人墨客,文臣武将多少传奇故事都与酒相连。但过量饮酒,用于公务活动,则其害大焉!

  一位区委书记曾说,每晚都要赶几个场子,并自嘲“神龙见首不见尾”,在这里开桌,在那里敬酒,最后不知到哪里收尾。一顿饭转三个场子,这还算少的。最近,又听一位地方一把手领导说,最多一天吃了12顿,还不包括早餐,一顿一两酒,也得一斤二两。有的还规定每一口酒的进度和流量,真是苦不堪言。一位县委书记对我说,每晚都是8点多回家,一顿饭无论赶多少个场子,也吃不上几口饭菜,因为都在说话应酬,只能回家后再下点面条、米线之类,聊以充饥。

  其实,过量饮酒的危害,显而易见,如老百姓所说:“秃头顶虱子——明摆着!”它不仅增加了接待成本,助长了奢靡之风,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而且大伤身体。据现代医学研究,痛风、癌症、心血管等多种疾病与过量饮酒有关,真是害人害己。过量饮酒屡禁不止,究其原因,风气使然。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兄弟单位交流开会,下级机关组织活动,中午晚上都要喝酒,不如此,不热情,影响感情。更有甚者,喝一杯酒,办一件事。为喝酒伤了身体,按工伤处理。于是喝酒之风,愈演愈烈,有的甚至酗酒误事。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恶习?

  一靠理想情怀。我们的各级干部们如果每天想的是如何关心困难群众,如何在自己管辖的土地上写下最新最美的文章,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哪还有工夫喝大酒?近日听一位曾经在核心部门工作10年的老同志讲,10年间没有外出吃过一次饭,没有一次外面打来电话无人接听,他调侃说:“如果有紧急工作来找,找不到人,干什么去了?喝酒去了!岂不误了大事!”

  二靠风气氛围。坏风气形成,好人受其浸染,长期在酒场的大染缸里浸染,久而不闻其臭,会变得麻木不仁。许多官员不会喝酒,更不愿喝酒,但勉为其难,痛苦不堪,那是因为,不如此,就成了另类,就会被淘汰出局。好的风气占了上风,坏习惯才能逐渐改掉。

  三靠制度措施。在公务接待中禁酒,最早在个别系统和地区施行过,如今推行范围更广,可谓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近日下发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就严格明确规定:“会议用餐,安排自助餐,不安排宴请,不上烟酒。”

  四靠监督检查。通过手机拍照,微博上网,舆论跟进,上级查处,可起到震慑作用。对不良风气,群众监督发挥了巨大威力,当前应尤其重视群众监督和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相结合形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监督。

  醉生梦死总是与灯红酒绿相联,好的党风政风可以从治酒开始。不要再以喝酒论英雄了,谁英雄谁好汉,不在酒桌上比拼,而应该看,谁更能够科学发展,谁更关心困难群众。放下酒杯,一身轻松,通体自在,皆大欢喜!

放下酒杯 皆大欢喜
公务接待向“酒规矩”说——不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