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秋台风”过境

台风“脚跟脚” 军民“手牵手”

本报记者 刘少华 申孟哲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11日   第 08 版)

  10月9日,浙江余姚大水围城,市民涉水运送物资。
  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摄

  台风“菲特”过后,浙江瑞安居民展开自救。
  庄颖昶摄(新华社发)

  10月7日,浙江杭州杨梅岭山上的洪水奔流而下。
  梁 臻摄(新华社发)

  10月8日,武警浙江总队台州市支队官兵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营救受困群众。
  郭广杰摄(新华社发)

  10月8日,车辆行驶在积水严重的浙江宁波市兴宁路。
  张培坚摄(新华社发)

  浙江金华500多名电力员工驰援温州苍南灾区。
  王 平摄(新华社发)

  在福建,狂风暴雨席卷之下,遍地都是吹倒的树、电线杆甚至临时房的板材,海水灌进台风登陆点沙埕镇中心码头及附近堤坝。

  在浙江,受灾最严重的余姚市城区70%被淹,全省6人因灾死亡,4人失踪。

  在上海,黄浦江沿线潮位全面超过警戒线,防汛墙出现垮塌,暴雨灌进了同济大学的教室,把这里变成了“知识的海洋”。

  十一“黄金周”最后一天,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于福建省沙埕镇沿海登陆,并迅速席卷浙江、上海等省市。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正面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其一经登陆,就展现了强大的破坏力。接踵而至的24号台风“丹娜丝”也于7日到达东海,与“菲特”形成了“双台风”效应。

  各地提前出台应对措施,并积极善后,力争将台风的影响降到最小。

  

  1.一线直击

  10月8日,世界排名第6的网坛名将托马斯·伯蒂奇在实名认证的微博上,上传了一张从球员大巴上拍的上海街景,照片里的路上水流滚滚,他半开玩笑地写道:“我不是在船上(拍的)。”

  伯蒂奇是前来参加顶级网球赛事“上海大师赛”时遇到的台风“菲特”的。受台风影响,不少比赛被取消或挪到有顶棚的中心球场,往年人山人海的上海大师赛8日看台冷清,上座率几乎达到历年最低。

  上海市50多条段的马路出现积水,更有数百户居民家中进水。从网友贴出来的照片可以看到,不少地方都出现了水没车顶的现象,甚至有公交车都被淹没,变成了“潜艇”。

  暴雨也让复旦、交大、同济等本地高校校园被淹。同济大学水漫入了教室,学生们不得已坐在“水中教室”里上自习。这一现象引来不少人调侃,同济校徽中众人划船“同舟共济”之景原来另有深意。

  在浙江,连续两天的强降雨,使得西湖出现了罕见的西湖漫水现象,湖水越过堤岸冲到了路上,不少当地人开玩笑说杭州重现了“水漫金山”之景。更让人意外的是,有人在人行道上拍到了西湖里的锦鲤,因路面的水早已和湖面持平,鱼索性游到了路上“一探究竟”。

  暴雨肆虐后,通往著名景点集贤亭的路也被水淹没,将亭子变成了浮在水面上的“孤亭”;而九曲桥,在视野里也只剩下了桥墩。

  杭州市区积水严重,汪洋一片。过膝深的水让不少汽车熄火,许多市民只好弃车行走,或者选择坐公交车。但从不少网友上传的照片来看,公交车也没好到哪里去,舱内的水早已没过脚踝。

  余姚市则变成了一座“水城”,从航拍镜头来看,道路、农田已基本淹没,只能看到树木和建筑立在水中,全无车辆的痕迹。在降雨停止后,城内积水依然难以消退,进出城道路拥堵严重。

  主城区的水几乎淹没了一楼,不少余姚市民受困水中,便在网上呼救。因为担心水位高涨后房子变得不安全,有市民坐在房顶或车顶上等待救援。很多人出门靠划船或皮艇。

  2.浙江受灾最重

  尽管从中国气象局到各省气象局,都已对这次台风的强度做出了提前预警,但在历史同期最强的台风肆虐之下,各地损失严重。

  在福建,“菲特”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42米/秒),是10月份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秋季台风。

  虽然福建对台风天气“久经考验”,并且从4日起全省上下就开始部署防洪措施,但来自该省防汛办的消息显示,在“菲特”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下,当天就造成全省5个设区市(含平潭)19个县、41.56万人受灾,紧急转移17.69万人,房屋倒塌0.04万间,农作物受灾34.19千公顷,损坏堤防55.01千米,直接经济总损失24.55亿元,全省无人员伤亡。

  仅7日当天,福建全省就出现电力线路跳闸194条,高速公路封闭5段,动车停运28对,机场航班取消20架次,对台三通航线停航16个班次。

  受台风影响,浙江东部、福建北部降大暴雨,15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太湖周边地区有8个水位站超警戒水位。

  有“中国紫菜之乡”之称的福建霞浦县,毗邻台风登陆点,有14个乡镇遭受较为严重灾情,海上养殖业几近绝收。据副县长雷大联介绍,“菲特”已导致全县5万亩紫菜养殖场绝收;受损船只达到1100多艘。

  在浙江,台风“菲特”造成了6人死亡,4人失踪。而其强度之大,更是破了多个纪录。

  从6日20时至7日20时,浙江省单日面雨量已达149毫米,破该省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单日面雨量;在苍南石砰山、苍南望洲山分别录得76.1米/秒和73.1米/秒(均>17级)的大风,都破了浙江省的瞬时大风纪录;杭州、宁波等13个县(市、区)单日降雨量破当地纪录。

  据初步统计,截至8日10时,浙江省11个市75个县(市、区)914个乡(镇、街道)707.3万人受灾,倒塌房屋0.9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02.53千公顷,死亡大牲畜1.105万头,公路中断805条次,供电中断1020条次,通讯中断286条次。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4.05亿元。

  虽然降雨已经逐渐停止,但由于前期大到暴雨的积累,浙江各地目前汛情依然严峻。

  余姚市此次灾情尤为突出,据浙江省水文局检测,5日8时到8日20时,浙江省雨量大于100毫米的67个县(市、区)中,较大的就有余姚市黄土岭737毫米、余姚市双溪口684毫米、余姚市鹿亭673毫米,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据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介绍,这次降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24小时集中降雨量。姚江水位也达到了6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市区、陆埠及四明山区等地区,则面临停水停电、山体垮塌和食物短缺的困境。

  在上海,52年来的最大降雨导致了今年第二个暴雨红色预警、首个防汛防台红色预警。

  自7日下午起,台风带来的暴风雨与天文发大潮合力之下,黄浦江沿线潮位急剧增长,8日不少地区的潮位和内河水位均创历史新高,松江米市渡午潮实测潮位达4.61米,创出新纪录。上海黄浦江东段、金山区朱泾镇拓石港等10多处江堤和河堤出现险情。沪郊有地区发生河水漫溢现象,甚至出现了堤防和防汛墙的垮塌。

  3.救援进行时

  “余姚告急!”10月8日,这样的消息出现在微博上。短短数小时,这一话题已经升至热搜榜的首位。断水、断电、交通瘫痪、堤防出险、食物短缺……余姚正在经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水灾。余姚市政府发布的《告全体市民书》称,这次“菲特”很可能给余姚带来百年一遇的特大降水。

  截至记者发稿时,这一话题下已有40余万条讨论。寻人、求救、援助等信息不断喷涌而出,敲击着每一颗关心此次灾害的人心。

  8日下午两点半,余姚市人武部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一位临盆的产妇被困家中,亟待转移。当地人武部立即出动冲锋舟,将孕妇向医院紧急转移。而到了水浅冲锋舟无法行进处,一位三轮车主主动请缨,和抢险战士一起将这位产妇送到了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灾难面前,生命第一。和受到“菲特”影响的福建、上海一样,浙江在第一时间投入了军队、政府、社会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从7日晚起,100多名海军和武警官兵投入应急抢险;8日一早,460多名解放军官兵驰援余姚,各部队首长亲自带队到余姚指挥;8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又协调了50多辆军用卡车、80多只水上救援器具支援余姚;9日,宁波又支援了20多条皮划艇、梁弄北斗湾漂流的200多条橡皮艇也运到了余姚城区。

  在余姚,目前已有155支抢险队伍、4000多名抢险人员加入抗灾救灾。9日,余姚已转移受困群众6.1万余人。而针对被困群众缺水缺粮的情况,余姚市副市长潘银浩称,将向每个小区运送生活必需品。

  同时,来自民间的力量也自发投入了救援。

  8日下午,一位新浪微博名为“1987私家下午茶”的网民发出一条这样的微博:“我已经借到3个这样的皮划艇,加上原来的一共4个,你们的朋友谁需要帮助,我们一起去送粮食救人,汶川我们去不了,余姚我们尽最大努力来帮同胞。”附上的照片里,皮划艇上放着两箱矿泉水。

  对余姚并不熟悉的这四位慈溪小伙子,已经从晨到夜地奋战了两天。在他们身后,许多好心人在微博上给他们留言,送来食物、水。

  和他们一样,来自龙游的4名民间越野救援队员也驾着越野车、载着皮划艇,星夜赶到了余姚。一直以网名联系、相互之间甚至不知道真名的他们,在当地救灾指挥部的安排下,连夜转移了2名孩子和2名老人。

  在温州,抢险官兵与民间力量并肩作战的场景也很多。在台风中,温州市有650支防台救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共3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各项台风防御和抢险救灾工作。

  温州市苍南县壹加壹民防救援中心紧急出动200多名队员,使用出租车、越野车、冲锋舟、橡皮艇等装备器材,20多名队员驾车提前到沿海乡镇协助转移群众和运送救灾物资。还有部分队员到防汛指挥部、96345社会服务热线中心及110指挥中心参加值班。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在“孤岛”余姚,正在进行的抢险救灾不断印证这句话。“水在退,心未退;手牵手,渡难关。余姚,我们在一起!”“1987私家下午茶”的许多微博里都有一幅手牵手的配图,上面写着这样的话。

  4.抢险与善后

  由于“菲特”来袭适逢出行高峰的“黄金周”,因此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10月3日就召开了防汛会商会,通知有关地区和部门提前做好防御工作。

  5日,中央气象局将重大气象灾害(台风)III级相应提升为II级相应,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台风红色预警。浙江、上海、福建等地气象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监测预警与应急联动。

  至10月5日,仅浙江宁波一地就发送公众短信1000万人次,决策短信3.2万人次。在上海,气象局、旅游局和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组委会经过会商,决定将烟花节延期举办。在福建,气象应急移动指挥车和移动风廓线开拔至“菲特”登陆的福鼎,在台风最前沿开展各项气象实时数据监测、上传等监测保障工作。

  “菲特”肆虐过后,电力、通讯、交通、堤防等许多方面受到严重损害。各地各部门及时投入了抢险抗灾与善后工作。

  “灾难见证真情,任何时候子弟兵都是咱老百姓最亲的亲人!”在杭州余杭,白雀村村委会主任吴建新说。这里发生了30米溃堤险情,陆军第1集团军1200名战士携带专业抢险装备直赴险情地段,成功排险,保障了下游1万多名居民和1.4万亩良田的安全。

  据悉,台风来袭前,该集团军已与浙江省防指建立联合防台抗台机制,并修订完善了防台抗台预案和指挥编组、兵力编组、应急行动、通信保障等配套方案,成立了2个应急指挥小组,抽组5000余名官兵做好防台抗台准备,并建立了北斗系统导航、卫星通讯等多种联络手段。

  7日,浙江、福建24座变电站停运,732条10千伏及以上线路跳闸,71.7万户客户停电。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出动抢修人员16981名,在一天内恢复19座变电站、443条线路、6981个低压台区44.06万户客户的供电。9日,福建受“菲特”影响电力设施全部恢复供电。

  在浙江,“菲特”引起的城市内涝还在继续。

  台风造成嘉兴严重道路积水38处、下水道堵塞出现倒灌4处、行道树折断倾斜6处,为了排水需要,市政部门在严重积水路段打开窨井盖,并有工作人员专门值守。

  “为了加快排涝,市区禾兴路市政工人打开了窨井盖,竖起了‘人肉警示牌’,真诚地道一句:辛苦你们了……”这是网友“搬砖头大师”发布在新浪微博的内容。

  同样是嘉兴,“菲特”已经造成90余万亩农作物受灾。“现在首要的是排涝,由政府部门统一进行大面积的抽水排水,农户也在积极地排水自救。如果排涝不及时,再碰到冷空气,将造成较大的损失。”嘉兴市农经局种植总站站长张月华说。

  “菲特”肆虐之后,浙江、福建、上海等地的保险公司正快速投入查勘理赔工作。   

  10月7日,浙江人保财险公司95518中心呼入量达40664个,为日常的5倍,是中心成立两年多来呼入量最高的一天。当天,该中心客服代表人均接线约200通,人均在线工作时长为11.32小时。而在宁波,平安产险已有赔案完成赔付。

  虽然“菲特”已经被从气象上“撤编”,但造成的灾害仍在持续。气象部门提醒正在抢险救灾的多地政府部门和民众,谨防台风过后的次生地质灾害。

台风“脚跟脚” 军民“手牵手”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