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国贤的翰墨情怀

冯学泽 汪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11日   第 07 版)

  书岑参诗《逢入京使》

  唐诗二首

  ▲ 自作诗 《七律·访龙华寺》

  耕耘无声

  ▲自作词 《采桑子·龙虎山》

  自作诗 《五律·千灯古镇》

  【王国贤艺术简介】

  王国贤,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协行书、草书、篆隶书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友联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市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书风灵动飘逸,俊秀典雅,具有书卷之气与雅逸之风。参加全国及省际书法作品展览20余次并多次获奖,发表书法作品120余幅、书论文章30余篇,出版字帖和作品集5种。书法作品作为国礼分别赠送美、俄、印、日、韩、朝、越等国家的政要和社会名流,为多家美术馆、纪念馆、博物馆收藏。

  

  近段时间,王国贤一直为书法文化的事忙碌着。先是由自己精心创作的新作品集《袛修斋雅韵——王国贤书自作诗词选》将要付梓出版,再就是他与上海书协同仁筹划的“上海书法艺术节”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

  内敛淡定、睿智谦和、不愠不火,这就是王国贤。对话王国贤,他语速柔和,条理清晰,娓娓道来。作为学者,他博闻强记,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钻研格律诗词几十年;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言献策;作为书法家,他修文养德,厚积薄发,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己任,为探索中国书法家应有如何的责任与担当注入了难能可贵的人文精神。

  诗雅笔正 艺高品贤

  王国贤出生于江西吉安。这个有着“文章节义之邦”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文人荟萃。欧阳修、周必大、胡铨、杨万里、文天祥、刘辰翁、解缙、杨士奇、罗洪先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皆诞生于此。古代江南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鹭洲书院”,距家仅数里之遥。

  王国贤自小就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得到陶冶。他幼承庭训,5岁学描红,6岁开始临池学书,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书法比赛中,常获一等奖,显露出他在书法艺术方面的天赋和才能。同时,他读书不辍,作诗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内涵。

  博采众长,熔铸百家。学书之路上,王国贤追慕先贤,宗唐楷,效晋行,习汉隶,先后临摹了《玄秘塔碑》、《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感应碑》、《张黑女墓志铭》、《兰亭序》、《争座位帖》、《蜀素贴》、《张迁碑》、《石门颂》等名碑法帖,尤其在研读“二王颜米”用功甚勤。他研究书法大家的字迹背后所蕴藏的精神、性格,以及点画之间所折射出来的心灵影像,不断汲取精髓并化为自己的创作语言。

  一位有作为、有贡献的书法家,往往学富五车,有着深厚的国学修为。王国贤不仅擅长书法,同时还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国学素养。他注重学习和积累,大量阅读文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著作,融会多种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并从游历名山大川、瞻仰文化古迹中揣摩书法的气势、神韵和意境。在他的笔下,“横、竖、撇、点、折”不再是单纯的墨迹色素,而是别构一种传承和思考。其作品乃情操、涵养、墨韵、技法的结晶体,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袛修斋”是王国贤的书斋名,取注重修养之意。对书法艺术的孜孜追求和对格律诗词的长期爱好,是他注重修养的体现,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其即将出版的作品集《袛修斋雅韵——王国贤书自作诗词选》就是他遴选自己多年来精心创作的67首格律诗词,是他实践“雅斋兴雅韵,吾笔书吾诗”创作思想的真实写照。上海书协主席周志高说,像王国贤这样能真正严格按格律自作诗词,且能达到如此专业水平的,在书法界并不多见。他将学问用于书法一途,作品充满了书卷气息,如其学,如其才。

  对书法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王国贤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他认为,作为书法家,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进程中多作贡献,就要有融会百家的胸怀,“高”上着眼,“低”处立足,“内”“外”兼修。

  他追求书法创作的高品位、高境界,不断提高书法鉴赏水平,加深对书法艺术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增强熟练和运用汉字书写方法技巧的能力,做到取法乎上,借古开今。他的书法艺术启示我们,艺术思想不应只是对形式和效果的追求,还是精神理想的实现,要表达出时代应有的气息与人生的真谛。

  对待书法艺术和书界同仁,王国贤向来低调、谦虚。他积极参加 “海派书法百家作品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巡回展”、“全国行书名家作品展”、“上海首届全国书法作品双年展”等各种书展活动,广交全国各地书界的朋友,博采众长,含英咀华,开阔眼界。

  “苦练内功,潜心钻研,”王国贤说,学书之道,惟勤与悟,勤能补拙,悟能生灵。作为书法家,要耐得住寂寞,做到心无旁骛,花大量时间钻研书学理论,扎扎实实地读帖临帖练字,最终融会贯通,取精用宏,自开一格。

  清人沈宗骞有云:“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王国贤深谙“书为心画”、“文以载道”之理。他注重字外功夫修养,把修身克己、提高素养、钻研学问放在比临池更重的位置。“书法家的创作水平,不仅要看其掌握运用技法的能力,而且与学识、修养、经历、气质等紧密相关。”王国贤进一步说,书法家唯立品为先,积贤为道,以德养书,才会心正笔正。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多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营养,增强作品的底蕴和书卷气,提高书法造诣,才能创作更多的好作品。

  所怀者大 尽责者善

  多年来,王国贤始终以自己的努力和方式默默承载着书法家的责任与使命。尤其在推动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展出,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0年11月,上海书协举办第六届理事“庆祝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书法作品展”,王国贤主动争取公益基金资助,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得到各方肯定。

  “书法国展”在沪举办,王国贤功不可没。“2011年3月,我们筹办四年一届的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在原出资方不兑现承诺突然退出后,及时补台,化险为夷,多方协调,雪中送炭般地解决了资金问题,使十届国展如期于11月份在沪隆重举行。”上海书协主席周志高说,这是中国书协成立30周年来,首次在上海乃至整个华东举办国展,王国贤此举为上海书法事业争光,其做出的突出贡献令人赞赏。

  据周志高介绍,近年来,王国贤参与筹备并积极促成的还有“海派书法百年百家作品展”、“上海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双年展”、“中国著名女书法家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篆隶书法作品展”等诸多较大影响的书法展览。其作为书法家的历史责任感可见一斑。

  王国贤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每个人都有使命。“怀揣书法虔诚之心,不断要求自己,提炼自己,并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搭建更多的书法交流平台,让更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共同传播中国书法文化,我将会一如既往,尽我所能!”

  王国贤在热衷于国内书法艺术发展的同时,也把中国的书法推向世界,使之发扬光大,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作为青年书法家代表,两次参加中日青年书法作品交流展览,获得好评。

  今年8月上旬,有关部门将他的一幅书法手卷作为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第67届联大主席耶雷米奇。书法艺术作为国礼,向世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以促进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实现文明的更高飞跃。

  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王国贤还有更高的追求与目标。近年来,他积极协助安排上海书协主席团委员周斌教授到美国传播书法文化。“周斌被聘为联合国中文项目书法培训课的老师,他多次赴纽约教联合国官员学习中国书法。”对于周斌取得的成绩,王国贤颇感欣慰,“只要对书法‘走出去’有利,我都会一心一意去做,我希望有更多的‘周斌’走出国门……”

  王国贤还乐于公益事业。近年来,他积极参与上海书法名家为雅安地震灾区义捐和“蓝天下的至爱”慈善义拍等活动,其书法作品拍出数十万元,全部捐赠灾区和慈善基金会。这种弘扬慈善理念、播撒爱心的义举,可谓翰墨丹心。

  潜心书法,抱诚守真。王国贤不贪求物质奢华,不迷恋金钱名利,唯沉醉于充满魅力的书法艺术中,为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促进多尽心力。

  而书法之外,他表现出来的那种淡泊高远和责任情怀,也应是我们书法家所要追求的至高之境!……

腹有诗书气自华
通知
电力快讯
衢州电力动态
天台电力动态
黄岩电力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