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文学中当见自然

陈华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27日   第 11 版)

  凭借400万字的长篇巨著《你在高原》201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张炜,不仅是文坛最有耐力的长跑者,还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反思者,他认为作家不但要用笔记录这个变迁的时代,还要乐于演讲、善于表达,说出来的话有时候比写下来的字更容易让人记得住。

  《疏离的神情》是根据张炜在万松浦书院2012年春季讲坛的授课记录整理而成。书中话题广泛,囊括了文学、艺术批评、文本分析、阅读欣赏等多个领域,文风犀利且自由活泼、朴素而又妙趣横生,表现出张炜深沉悠远的个人思悟和强烈的人文情怀。

  2002年得以兴建的万松浦书院,附近有几万亩原始树林和一望无际的大海。然而,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几乎在一夜之间,几万亩的原始树林被砍伐殆尽,原本被誉为“世外桃源”的万松浦书院,被水泥丛林所包围。对这一点,张炜深感痛心。他在本书第一讲中说到:“人在较少人工痕迹的地方,容易考虑一些悠远的问题,抬头就是大海星空,想不考虑永恒都很难,反过来出门就是人流车辆,那就必须面对、必须处理这些眼前的问题。”在他看来,作家整天在人群里游走绝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无数的琐事会磨损文学的激情,而人身处原始的、充满诗意的自然中,作家的心灵也是开阔明净的,创作不会被束缚手脚,其作品的深度也会如大自然一样舒展开来。

  当今文坛,“现代主义小说”大行其道,这类小说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向内转”,特别重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和描写,往往在几十万字的小说里,看不到一棵树,看不到一条小溪,看不到一片田野。人物、故事都不错,却没有能力把一片山脉写好。而十八九世纪的古典小说,都有大段自然风光的描写,河流、山川、平原、树林,都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富于生态情怀的张炜认为,这样的作品有生命的气息和无与伦比的美感。

  对当前文学专业化问题,张炜提出:文学的过度专业化,对研究者和创作者都是一种伤害。实际创作中,当一个作者专业程度较弱的时候,反而能写出特别感人的作品,而专业化程度提高以后,作品却丧失了感人的力量。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张炜给出的答案是:文学不仅传递思想,还通过文字符号来还原和传递灵魂里很神秘的一些东西,诸如生长的奥秘、创造的张力、诗意的仰望、生命的深层体味等。类似这些东西一旦减弱,文学创作中那种温暖的、感人的力量无疑就被削减。

深阅读 读起来
文学中当见自然
中组部新编党员教材活泼清新(摘星楼)
余熙与牙买加、乌拉圭约会
我们都得好好过下去
有一种读书叫读注释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