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20日 星期五

东京申奥成功能否使中日关系回暖?(观点)

冯 玮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20日   第 13 版)

  东京申奥成功后,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在成田机场踏上访美飞机时接受记者采访,称:“东京奥运会将成为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从震灾中复兴的大事。”这句话使笔者不由联想到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大地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正是这场地震,成为因2010年9月7日“撞船事件”而陷入“冰点”的中日关系“回暖”的契机。

  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发生后,据凤凰网调查,九成中国网民认为应给予日本人道主义援助。很多网友相信,中国的善意能为中日关系播下友谊种子。3月18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地震遇难者。同一天,日本外相松本刚明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表示菅直人政权将着力推进加强两国各领域、各级别的交流与合作,充实战略互惠关系内涵;通过建立多层次危机管理机制妥善处理日中两国间的悬案;通过开展以青少年为主的人员交流改善两国国民感情。翌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和日本外相松本冈明举行了一小时单独会谈。松本冈明对中国的支援表示感谢。双方还就防灾合作与原子能安全等问题举行了磋商。当年11月13日,胡锦涛在横滨应约同日本首相菅直人会谈。年底,野田佳彦访问了中国。中日关系明显回暖。

  中日关系再度恶化,主要因为2012年9月10日日本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一年后的今天,东海局势依然紧张。一方面,9月8日,中国海军两架轰-6轰炸机飞经冲绳主岛和宫古岛之间的海域上空赴西太平洋进行训练,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机紧急升空应对。9日,中国军队在东海有关海域组织例行性训练。另一方面,安倍在9月9日声称:“绝不会在主权问题上让步。”10日,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又称,将“坚决守卫,毅然对应,绝不让步”。日本当局甚至下达“对中国特别警戒令”。

  难道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之争而再度陷入“坚冰”的局面无法打破?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并非完全不存在,关键是安倍能否如他一再表示的那样,真的认为“日中关系很重要”。

  韩国总统朴槿惠今年访华时提出,“在东北亚出现了一个我称之为‘亚洲悖论’的现象。一方面,各国之间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领土主权和历史遗留问题给这一地区带来了紧张。”“亚洲悖论”何以形成?笔者认为日本前防卫大学校长五百旗头真发表于《选择》杂志的文章,是很好的答案:“美国最担心的是东亚国家结盟,把它排挤出该地区。因此,让东亚国家间出现适度的摩擦,对它在此地立足有益。这些‘冰块’(领土问题)就是因美国战略而产生的,但现在必须由日本承担。”按中国成语诠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在钓鱼岛问题上,安倍应接受《东京新闻》8月4日刊出的前外务次官栗山尚一的公开建议:“搁置争议是唯一解决办法。”事实上,这不仅是中方的建议,也是双方曾经达成的共识。关于以靖国神社问题为核心的历史遗留问题,则如2006年3月宫本雄二在赴任日本驻华大使时所言:“一旦政治领导人作出决断,靖国神社问题终能找到解决办法。”按笔者看法,即便一时没有解决办法,日本政要不参拜靖国神社以免伤害中韩两国民族感情,本身也是一种方法。

  毋庸置疑,安倍只有正视现实,中日关系的“坚冰”才能被打破。否则,“日中关系很重要”,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中国在涉及核心利益和国民感情的两个关键问题上,没有任何退让和回旋余地。

  必须强调,“安全”是国际奥委会最终选择东京的根本原因。若东海局势不趋向缓和,何来安全?

  (摘自日本新华侨报网) 

置业推房价政府拟打击
“华报老板”的多元经营之道
华人歌唱家唱响意大利
移民绝非加国负担
东京申奥成功能否使中日关系回暖?(观点)
责编:王丕屹 邮箱:wangpiyi5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