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教师节前夕,和往年一样,上海海关的一群青年志愿者来到安徽寿县金钥匙希望学校,开展每年一度的助学慰问,只是这次的队伍里又多了老熟人——18年前在这里支教的海关关员戴从容和戴虹。刚迈入校门,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曹华富、老教师侯兰喜,还有几位年轻人就急急迎了出来,“小戴!”“小虹!”“戴老师!”重逢的喜悦让彼此的手愈握愈紧,因为激动而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光荧荧的眼角在诉说着一段难忘的经历……
1994年6月,上海海关派出一支考察队来到重点贫困地区安徽省寿县位于古城西南40公里正阳关镇建设乡的淮建小学。1991年百年未遇的洪水冲垮了学校,两间校舍已经揭顶,较为完整的两间校舍是泥巴糊墙,茅草盖顶,不少地方还裸露着破砖,教室里根本没有像样的课桌椅。当地孩子因贫失学、辍学的境况更令人揪心,而当时相当于一个新加坡国土面积的寿县还没有一所希望学校。
得知此情况后,上海海关党组作出了举全关之力为寿县捐建一所希望学校的决定,1699名在编干部职工、85名离退休人员、52名临时工,共捐款28万余元。1995年3月,在淮建小学原址上,一座饱含上海海关全体干部职工希望的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名字就叫“金钥匙”,既是海关人的职业标志,又意味着让祖国的花朵由此打开知识的宝库。
从这天起,上海海关与寿县金钥匙希望学校就结下了长达18年的情谊。
建校初期,学校的师资还很欠缺,上海海关先后派出3批共13名青年干部到希望学校支教,每批青年参与一学期的教学管理。来自大都市的年轻人哪里吃过农村的苦,但他们是在100多天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在简陋的教舍里忘我工作,为贫困学生的家庭送去温暖,为学校建起了图书馆,为孩子们开设了英语、唱歌、舞蹈兴趣班,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燃起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这些年轻人为当地带去了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管理经验,也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着自己的意志品质。戴从容和戴虹就是首批支教的海关老师,那100多天的支教经历成为了她们人生的美好回忆和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而在上海,了解到希望学校的部分学生家境贫寒、学业难以为继的情况后,海关人又自发组成“1+1”爱心结对(如时任上海机场海关副关长许惠根结对王多其同学、戴从容结对孟璞玉同学、戴虹结对李士慧同学、叶睿结对陈晓梅同学等),先后资助希望学校的72名特困学生完成学业,有的保持着书信往来,有的自费赴当地探访受助学生,这些都给予学生及其家庭莫大的鼓励和安慰。
每年暑假上海海关邀请金钥匙希望学校的优秀师生代表来沪参加夏令营,海关青年志愿者陪同师生们感受上海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带领孩子们深入科技馆、博物馆汲取新知识,前往上海的学校参观学习开拓新视野,18年来累计有280余名师生参加了该项活动。
18年的扶贫助学之路,金钥匙希望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由初创时期的百余人增加到目前的千余人,从这里走出了博士、硕士和众多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