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20日 星期五

正本清源理顺脉络 直言不讳切中要害

变暖?变冷?我们一起防忽悠

本报记者 张保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20日   第 05 版)

  《变暖!变冷!谁在忽悠地球》在本报9月14日刊发后引起的关注和好评让我们采编团队颇为惊喜和鼓舞:包括新华网、人民网等在内的主流门户网站和科普网站都在显要位置进行了转载,“挑剔”的微博博主们也关注和推荐了此文,并引发了热烈讨论。这些成为本报科技新闻报道影响力不断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

  选题策划精准

  选题策划是新闻工作者的核心能力。所谓“选题策划见真功”,受欢迎且“传播力”强的文章,在选题策划方面一定高出一筹。该文就是如此,在选题策划方面直接得益于本报张德修总编辑的亲自指导。

  从9月11日开始,英国《环球邮报》一则“北极海冰今年8月比去年同期增加60%、专家警告地球变冷”的新闻广泛传播,这与多年来很多专家和媒体宣传的地球变暖形成强烈反差。张总敏锐地发现了该选题的价值,要求《科教观潮》当期及时推出相关报道,并在稿件采访写作编辑过程中时时给予指导,保障了报道的正确方向。

  角度挠到痒处

  我们最初设想是:通过采访气象学家,找到地球变暖或变冷依据,对北极海冰变化及原因做出解释,达到科普目的就行了。但我们在调研采访中认识到,“地球变暖”论及原因已众所周知,无需过多着墨,而“地球变冷”论及原因公众知之不多,有必要加以解释。与上述内容相比,我们认识到有两点更为重要:一是很多西方科学家,在事关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气候变化问题上表现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草率和不负责任,对质疑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种种迹象表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受国际政治因素干扰或者利益左右,已严重偏离了探求真理轨道。二是中国科学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竟然缺少自己独立见解,陷入人云亦云的尴尬,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在此问题上陷于被动。

  鉴于此,我们先通过梳理“地球变暖”论从边缘话题到几乎成为信条的过程,“地球变冷”论由盛而衰到呈“复兴”之势的历程,说明所谓事关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气候变化论无非是各领风骚若干年而已;再通过气象学界对待质疑的态度,说明正是一味回避、不理直气壮地直面挑战,才导致了公众对气象学界的信任危机。

  行文中,我们勇于亮明观点,旗帜鲜明地指出“只有做到彻底抛开利益等因素的纷扰,只对真理负责的科学家才是真正的科学家,”并“希望科学家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拿出挺进真理的气魄。”同时,我们“期待中国能涌现出更多竺可桢式科学家”,让中国气候变化研究自立自强。这样大大增加了文章内涵和思想深度,挠到了读者的痒处,道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引起了强烈共鸣。

以文字力量针砭送礼之风(编辑部故事)
舌尖上的“关说案”(网编手记)
变暖?变冷?我们一起防忽悠
一周新闻热搜词(360新闻)
责编:徐 蕾 邮箱:xulei@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