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对今年中秋、国庆旅游市场作出预测:尽管《旅游法》实施会带来消费观望和部分团队旅游线路价格上升等现象,但旅游消费意愿仍趋于上升,旅游供给和服务将保持稳中有升,旅游经济运行环境总体有利。
《旅游法》实施是国庆旅游市场最大的热点,目前,舆论焦点集中在中长程线路涨价、定点购物、自费项目、景区容量设定和导游报酬等方面,反映出政府监管部门、旅行社、导游、司机、供应商、游客之间的行为调整与博弈进入关键时期。其中直接受《旅游法》影响的市场主体,即导游、旅行社、景区,更需重点关注。
休闲度假将现小高峰
今年“两节”假日安排有利于消费者做出更灵活的出行安排,《旅游法》实施也将有利于推动各级政府优化发展环境,保护游客合法权益。国庆期间免征小客车高速公路通行费政策,对自驾游将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从需求看,国内大众休闲度假仍是主导需求,中秋、国庆旅游将出现小高峰。入夏以来,由于酷暑和洪涝自然灾害,暑期旅游需求受阻,因此,“两节”期间旅游消费需求可能集中释放,自由行趋势更加明显,消费者对中秋、国庆关注度和旅游意愿均保持在近年来较高水平。
预计“两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将达4.39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8%;旅游收入预计2247亿元,比去年同期将增长22%。
自由行品质游受追捧
从预订看,受部分团队报价上涨和中秋、国庆两个假期间隔时间较长等因素影响,长线旅游预期下降,近郊游、乡村游、自驾游、自由行、品质游将成为国庆出游热点,不含购物项目的自由行、自驾游中的套票订购及品质游线路受到追捧。
从区域看,云南、四川、甘肃等西部地区和长线市场可能受到较大影响,一些新兴旅游目的地、城市周边游将形成热点。
今年“两节”市场最敏感的是出境旅游价格出现波动,受《旅游法》对旅游服务的规范,旅游产品价格,尤其是东南亚、澳大利亚、欧美等线路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美国线路价格涨幅在1万元以上。也有一些旅行社对《旅游法》的实施力度持观望态度,导致国庆期间上线产品大幅减少。
尽管部分旅行社出境游报价上涨或延迟报价,但从各大旅行社和在线旅游运营商产品和报价看,众信、春秋等主流企业均正常报价,且有不少价格相对较低的出境产品。日韩、东南亚、海岛游仍是出境游的热点,深度游、品质游、主题游更受消费者青睐。消费者希望旅行社不要借机大幅上调团费,并把行程质量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泰国、韩国等境外目的地进一步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广东省物价局则发文要求国庆期间,对单次购买全票的游客实行门票价格(包括园中园门票)不低于20%的优惠。
从长远来看,这种市场与需求结构的改变将有利于旅游产品价格回归理性,避免恶性竞争,有利于旅游服务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
依法管理更加规范
文明旅游将成为今年“两节”市场监管的重点,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将会被媒体集中关注。《旅游法》第三章关于文明旅游有明确要求,中秋节、国庆黄金周游客量大增,不文明行为较易发生。如何引导和监管,社会各界对此充满期待。
另外,散客市场的价格、服务、投诉处理仍然是市场监管的难点,景区容量过载可能继续会成为热点话题。去年国庆期间故宫接待游客70.7万人次,创历史记录。北京长城、厦门鼓浪屿的日光岩、陕西华山等著名景区都不堪重负。旅游价格上涨、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仍会是投诉热点。高速公路拥堵、停车困难、交通事故频发等均有可能在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重现。
针对即将形成的旅游小高峰,人们期待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重点景区、旅游集散地开展流量管理,完善应急方案和管理协调。通过在线旅游运营商预订和景区门票预售等,有效掌握旅游流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线路路况信息发布、道路紧急援助及针对景区限流可能带来的冲突事件等的预案。还应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协调旅游、交通运输、铁路、民航、卫生、气象等部门,加强对市场客流信息的收集、预测和发布,及时发布交通、住宿、游览、气象、卫生等出行信息,以保证旅游市场的规范有序。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