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14日 星期六

别让利益弄脏了科学(观潮亭)

红 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14日   第 08 版)

  一段时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对地球气候认识的固定模式;冷不丁有看到全球变冷的警告,看到北极涛动的猛烈,并且一些科学家还认为,全球变冷是气候发展趋势,气候变暖的预测是一种误导。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人们真的有点茫然。对地球到底是变冷还是变暖的认识,我们眼前似有层层迷雾,看不清弄不明很担心。

  当我在百度新闻搜索时,刚刚键入“气候”两个字,想看看相关的话题,搜索的自动联想下拉菜单中就醒目地自然跳出“气候变暖”选项;我输入“全球”一词同样也很快蹦出“全球变暖”。看来,“全球气候变暖”几乎要成为人们在这个话题上的固定思维模式了。其实,科学的探索不应有这样或那样的思维定式来束缚人们的头脑。就像当年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之后,如果没有敢于探索的发现和勇于突破的思维,科学或许就会停滞,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同时还要看到,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不仅仅来自于科学发现道路上的窠臼,还有很多来自与不同的利益相关的束缚。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已经被社会化、经济化和政治化这是人所共知的。这样“化”了之后如果通过国际的协调有利于这一领域科学研究的推进,让人类的行动更加准确,倒也不错;但如果“化”了之后成为国际利益集团之间政经博弈和角逐的筹码,让科学研究迷航,那将不是科学之福。

  科学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以给自己贴金的标签。科学的认知应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真实认识的基础之上。人们应本着对科学的基本尊重,让科学研究更加纯粹一些,并与社会政治有相对的距离。不管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冰川融化;还是全球变冷、北极冰盖、大冰河期、千年极寒,或许这正是地球气候的两个极端,或是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的态势。人类对地球对气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但同时也会越来越感到,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永远也无法穷尽的。

  气候是“世界最大的公共产品”,它同每一个地区甚至每一个人的利益都是相关联的。全球变暖或变冷都不以人类所希望看到的。人类希望地球还是不冷不热平稳过度比较好。但自然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是希望,人类的活动要对大自然有更多的敬畏之心,并通过人类的努力,通过科学的负责任的全球治理,通过环境保护、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使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始终宜居美丽。

变暖!变冷!谁在忽悠地球?
别让利益弄脏了科学(观潮亭)
中国需要“竺可桢”式科学家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