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北京人权论坛,“尊重文化多样性”已成为共识,这也成为探讨人权问题时的基础条件。
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常任委员会委员金荣惠表示,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工作经历更加使她感受到,准确、客观地评价一个国家的情况是非常困难的,这必须考虑到该国的历史、传统、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
中国人权理事会会长罗豪才在论坛开幕式中指出,每个国家加强人权建设和强化人权保障的具体环境都是不同的,必须走与本国国情相适合的人权发展道路。
外国专家赞赏中国人权进展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教授张黎衍眼中,将“生存权、发展权”作为中国的“首要人权”来建设的中国,与新加坡有许多相似之处。“踏踏实实地做出改善民生的事情,而不是空喊口号,这就是新加坡政府做过的事情。现在中国也处在类似的阶段。”她说。
“和1980年相比,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近30倍,贫困人口比例由84%下降至13%,过去5年中国民生投入占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2/3以上……”中国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列举出一个个数字,让各国专家切实感受到了中国为改善人权状况所作的努力。
人权发展与“中国梦”相连
“这些年,中国人权事业哪些方面的发展让您感受最深?”面对记者的问题,韦斯特加斯毫不犹豫地说:“法治。虽然中国的法治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善,但法治程度的提高无疑是对人权最大的保障。”
面对“可持续的人权发展环境”这一主题,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表示,法治是最重要的制度保障,不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法治是盲目的。同时,人权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改革、现代社会组织体系的形成等,都会助力人权事业的发展。外交部国际司参赞龙舟则补充说,世界和平、区域安全和人权具有内在一致性。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孟复在致辞中说,“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追求,也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美好愿景。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也表示,“中国梦”是与各国梦、世界梦相连的,“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造福中国人权事业、造福中国人民,也将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