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

晚会“瘦身”观众叫好

叶晓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10日   第 05 版)

  8月,中宣部等5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此后,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一批文艺晚会及文艺活动紧急叫停或纷纷“瘦身”,力戒奢侈之后的晚会,不拼明星、不比阔气,节俭清新之风拂面而来,观众对此纷纷叫好。

  那么,观众的喝彩声究竟因何而来,我想,其中的原因大约有三。

  其一,原先一些晚会和文艺庆典日渐隆重,奢侈浪费令人生厌。办晚会嘛,究其初衷,当是为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活跃气氛,丰富大众文化生活而举办,理应是一道惠民文化大餐。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有的晚会变了味,泛滥成灾,一些地方动不动就大搞节庆、大办晚会,不惜重金置办舞美、服装、道具等,怎么奢华怎么来,只要“明星”、“大腕”出场就算成功,剥去华美的外衣,内容空洞,缺乏创新,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加之严重脱离了民众生活实际,有违党的群众路线。长此以往,这样的“大手笔”,不仅助长攀比风、影响文艺界的正常秩序,进而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而细读五部门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不得利用行政权力向下级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摊派所需经费,这些规定之明确具体,无疑给那些豪华晚会迎头浇了一瓢凉水,来了个釜底抽薪,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痛恨奢靡、崇尚节俭的普遍共识。

  其二,“瘦身”后的晚会可以更多地为普通民众搭建各类便于参与的平台,使晚会变得更加亲民。对于一台好的晚会来说,豪华的舞台、“明星”“大腕”来了多少不是成功的必然因素,只有丰富思想内涵、让观众能在快乐中受到艺术熏陶,才能获得更多的喝彩。晚会“瘦”了,“瘦”掉的都是那些过度的排场和明星,把更多的舞台留给那些能“原汁原味”反映民众日常生活、真正体现百姓需求的节目,也许场地、道具会简单一些,本土演员、本地新人会多一些,但更有贴近性,更加接地气,演的就是身边事,唱的都是身边人,这样的晚会,经济实惠又亲切,观众又怎么会不买账呢?更何况,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让更多来自民间的艺术人才走上舞台展示才能,有助于破除文化领域的浮躁之气、奢华之风,增强文化底蕴,形成贴近民众、服务大众的文化导向,这本身与文化发展的规律也是相适应的。

  第三,晚会“瘦身”后省下的钱可以用于唱好更多的“民生大戏”。节俭办晚会的各项举措,一方面能让那些比拼奢华的晚会重回艺术规律本身,另一方面也可以省下更多的资金用于惠及民生、贴近民众的活动上。我国还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GDP在世界排名还很靠后,在经济增速放缓、民生改善需求不减的形势下,各级政府更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地方发展、民生改善等最需要的地方,用在公共文化、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刀刃”上,真正把“民生大戏”唱好唱响。

  事实上,近期不少晚会的“瘦身”实践,也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比如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开幕式26年来再度改为白天举办,不燃放焰火,不办大型文艺演出,改为全民健身展示,不但没流失观众,反而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所以,也许去掉华丽外衣的晚会看上去不那么气派,却能以质朴动人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 

“节俭令”下,晚会“凉办”
各地在行动
晚会“瘦身”观众叫好
节俭全运 引领新风
网友点评
责编:苗 春 邮箱:miaochun200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