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07日 星期六

城镇化需顺“市”而为(时事点评)

耿银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07日   第 05 版)

  荒草丛生的工业园区、夜晚一片漆黑的居民小区、常年寂寥的新建城区……一幕幕场景,诉说着“造城热”之痛。日前有调查显示,全国144个地级城市竟然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圈地造城、围海造城、削山造城等蜂拥而起。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也渐渐浮现。

  城市城市,有“城”还要有“市”。“城”是发展的大框架,而有“人”推动和拉动的“市”、交易和热闹繁荣,才是构建城市的终极目的。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城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归结到人居价值、人文价值上,要通过城镇化推进,让居民分享现代化发展成果、方便宜居的城市环境、现代化设施,得到温情脉脉、守望相助的精神收获。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说,“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可是现在一些地方却热衷于搞“造城运动”,只要能拉动GDP总量,老城区承载力本来就不高,也要大建新城,而且没有医院、学校、市场等相应的产业结构配套。更有甚者,不少造城运动还打着诸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华而不实的招牌,埋下了诸多发展隐患。

  一是造成空间过剩,不少新城无人居住,成为事实上的“鬼城”,同时吹大了房地产泡沫,增加了经济风险。二是本该用于民生的投资,用到了“造城运动”中,耗费了巨大的财政资金,影响了民生发展进程和质量。三是由于地方政府带头搞“面子工程”,脱离实际,好大喜功,加剧了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 

  对此,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的复合体,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城市的发展有自己的新陈代谢过程,必须深入挖掘人居价值、顺“市”而为。

  所谓顺“市”而为,其一,各项城市规划、发展规划,既要听取官员的声音,更要多征询群众、专家的意见,让“草根审美”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构成,增加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其二,要让《城乡规划法》落到实处,对“权力审美”形成强力约束,遏制地方政府的一哄而上的“造城冲动”。其三,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充分发展城镇、城市中的传统产业,增加人气。

粤公务员考试实行“异地面试”(事件新闻)
城镇化需顺“市”而为(时事点评)
沈阳掀起全民健身潮
上海举行戏曲服饰展
壶口壮美瀑布引游人
安第斯山藜麦落户山西静乐
借鬼壮胆(漫画)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