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南方持续高温,蒋彪干脆带上一台电脑回乡下老家避暑。不过,这一点都不妨碍他照常管理自己远在义乌的一家跨境电商公司。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够了,这就是电子商务的优势。”蒋彪胸有成竹地说。
■ 异军突起
蒋彪是在义乌“全民电子商务”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伙儿。2008年,外语专业的他成为一家外贸电商的兼职业务员,负责跟欧洲、美国的客户谈订单。做了几次订单后,蒋彪兴奋不已,他发现做外贸不仅出单快,利润也高。这段经历让他下定决心做跨境电商。
2009年,刚刚大三的蒋彪开始创业。“那时连仓库都租不起,义乌这个大市场就是我们的‘仓库’。”蒋彪笑着回忆。如今毕业刚满两年,他就带着七八人的核心团队创下了年收入近千万元的业绩。
近年,一大批创业者都像蒋彪一样投身跨境电商领域。数据显示,2011年和2012年,以小额贸易为代表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速分别为33%和25%,其中,2012年当年的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远远高于常规外贸增速。“在内忧外患的外贸困境中,跨境电商的生存能力和外贸水平要高于其他传统外贸企业。”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总裁吴敏芝说。
■ 跌撞成长
当然,跨境电商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
在蒋彪看来,跨境交易中的语言障碍不难解决,挖掘好产品才是真的“技术活”,这需要把握国外客户需求和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
最头疼的则是退货问题。“一批货发到国外客户手中,对方一句‘不满意’,我们只能退款。如果要退货,我们承担的邮费可能比货物本身的价值还高。”蒋彪无奈地说。
为避免这类风险,跨境网商纷纷加强产品质量把关。义乌网商王政贵说:“为使产品经得起先进技术的检验,我开始自己办厂。现在,客户稳定性提高很多,大客户也增加了不少。”
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降低卖家的风险。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咨询处主任乔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缺乏有效的信用保障体系,难以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在乔虹看来,一个完整的信用管理体系应当在商家、物流、仓储等各个节点上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可核实可管控。
■ 政策护航
来自商务部的消息显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已于近日下发。《通知》转发了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的支持政策,要求自10月1日起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实施。
这无疑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事实上,各电商平台也在积极提升配套服务。阿里巴巴今年推出了采购直达平台,通过买家和卖家间的数据共享,展示全球市场买家的采购偏好及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