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苏州雅致要靠品

代 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8月16日   第 15 版)

  古色古香的苏州街头

  爱好戏曲的苏州人

  呈现苏州印象的昆曲

  苏州园林一瞥
  本文照片为资料图片

  上大学时,我常常看到一位瘦瘦的女生,举手投足,都优雅得像一幅工笔画。我不禁好奇,是什么的地方孕育出这样温柔得如水墨画一样的姑娘。

  在去这位女生老家苏州的路上,我隐隐约约找到了答案。沿途的风景离不开绿树、溪水和白墙黛瓦的院落。这个画面一直延续到苏州老城区。

  美食成为艺术

  平江路是苏州一条现代风味的历史古街,石质巷道,以各种花砖铺设,路边是河道,三五步一桥,桥下是缓缓穿行的小船,在树的掩映下忽明忽现。沿路的大大小小的茶社、咖啡厅、摄影楼、奶茶店、书店、旅社,种类繁多却并不杂乱。

  路上三两行人,或拍照或探讨着贝聿铭,大概都是学建筑及相关的学生,路边护栏旁常坐着下棋的老者和观摩的年轻人。那份安逸,让我艳羡。

  我总以为一个地方的小吃甜点能看出当地的一种生活方式,能把那么多的原料打磨弄碎重新组合制作,能搞出那么多繁杂的工程就为了吃那么一个东西的地方,一定是有钱有闲一类,通俗的说就是吃饱了没事干,但不可忽视的是,最终那的确成了一种文化和艺术,并转成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影响了余下的人生和后代。在整个旅行中,我做的最多的事,就是一遍一遍打圈儿似地找那些藏匿起来的百年老店。为此我常常走得腿脚发软,但吃到美食时,心情也更好,大概多了份成就感。苏邦菜属淮阳菜系,注重鲜美。苏式点心很多样,名字好听,味道很甜。对于我不爱吃甜食的人,是一个发腻的经历,但我隆重推荐一款得月楼的枣泥拉糕,以及后来在西塘尝到的芡实糕,芡实糕其实是江浙一带的传统点心,在很多古镇都能见到。我个人认为味道最好的在西塘。

  园林展示智慧

  网师园是我见到的第一个苏州园林,以园中园出名,也是唯一在晚上参观的园林。在庭院中心,坐在原主人赏月的亭子里,听一曲箫声,看着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镜中一个月亮,想着心里那个月亮,心里无比安定,呆坐着,享受宁静,享受夜空。起身时,感叹一句,古人的生活,没有电视电脑,却有一份独一无二的心境。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以往能出那么多深入人心的古诗词,因为美景,因为没有干扰的心能更接近初衷。

  曾经在纽约展出过的园中园殿春簃,门扇全是透空,房前屋后都是树,芭蕉或竹子,站在厅中能看到四面都是绿色,我想起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留园是我去苏州最期待的一个园林,这份期待最终得到了满分。留园处处是巧思,处处留景,窗阁楼台,总能若隐若现地遮住你想看到的风景,而其本身又是一道美味的视觉点心。若真要以文字描绘留园,我想是这8个字:空灵漏透,雅致绝妙。留园的门窗雕花十分细致,而且空栅极多,像是山水画中的留白处,虚中见实。留园有一处景叫听山,并不是留园的主景,但正合我意:厅堂正对着一面假山,山上略有花草,山背后就是院墙,没有多特殊。只是刚好我去留园的那天下着大雨,雨水滴滴答答地敲在假山上面,厅堂没有灯,暗暗的,只有几扇很高很高的门,透出大片光亮,而雨水顺着高高的瓦当滴下来,形成水帘。听山还是看山?听雨还是看雨?只有在那扇门面前久久站立的人才知道。

  古代贵族女性不能出门,如果让我生在留园,我想我真的能一辈子不出去,长廊走道,亭台楼阁,随便哪个地方,我都能坐一整天不动。这份景,这份心境。不想改变。

  城市传承文化

  山塘街,浓缩了老苏州的影子,一条水街,两岸人家。街道很窄,全是小石板路,水街很宽,沿街有洗拖把抹布的老人。

  乘船处,有一位穿着紫底白花绵绸衣服的卖花婆婆,银白头发,挎一小竹篮,竹篮里放着白兰花、茉莉花和细细的软铁丝。婆婆看到我,把茉莉花串成的手环递给我,我喜欢它的清香。我的大朋友问婆婆:“这些花都是你自己穿的呀?”婆婆笑眯眯地点点头,又顺手递给我一串白兰花,很香。大朋友微笑地说:“来,给小朋友带上,做一回苏州小姑娘。”于是婆婆温和的叫我靠近点,一手食指拿捏白兰花,一手食指把花尾的软铁丝捏弯,然后把花挂在我领口上,再两手用力地把铁丝捏紧。她的手指细细长长,有着老年人特有的白皮肤褶皱。动作慢慢悠悠,轻微地摇晃,整个动作全部由食指完成,无一不显示出这个婆婆的气质和良好修养,一如我大学见到的那位女同学。

  这个城市洋溢着浓郁的幸福感,在苏州的每天都心情愉快,我总是能发现让我感动的人和事,这个城市里的人不是赚钱的工具,不会为了多赚钱而延长开店的时间。下班了,准时收工回家,该干嘛干嘛,似乎也不怎么生气,说话腔调总是软软的,你只要笑着跟对方说话,对方也总是回报以微笑。在这个城市越久,我越能明白文化底蕴这个词的真正含义,那不是在说明书随手写就有的,也不是杜撰一两个传说,捏造一两个史料,修建一点仿古建筑就能做成的。那要一代一代的渲染和传承,最后修炼成心,体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和举手投足之间。

境外旅游5种心态要不得(文明出境游)
苏州雅致要靠品
桐柏“楚长城遗址”登榜保护
居家养老看好东平
北戴河民宿受青睐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