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8月13日 星期二

环保 绿色 宜居

生态建设托起美丽云南

周秋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8月13日   第 02 版)

  普洱茶农欢歌

  怒江鸟瞰

  1

  环保与治理

  成就七彩云南

  由云南省委、省政府主办的主题为“美丽云南,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日前在昆明圆满落下帷幕。半个多月来,云南16个州市陆续向媒体和公众晒出“成绩单”,展示了各自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就。这次系列新闻发布会让世人关注“美丽中国”的目光聚焦在了云南,也将一个美丽的云南、一个绿色的云南、一个宜居的云南切实呈现在世人眼前。

  ●昆明 “滇池清、昆明兴。”滇池如何治理?有什么成效?昆明市市长李文荣在昆明专场发布会上介绍说,近年来,昆明推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建设,实施滇池治理3年行动计划,集中攻坚“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建设”3大任务。截至目前,主城及环湖截污系统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81万吨;湖滨“四退三还”退塘退田4.5万亩,退房144.3万平方米,退人2.4万人,建成生态湿地5.4万亩,整治滇池流域“五采区”6678亩,治理流域水土流失167.5平方公里。网格化管理36条主要出(入)湖河道及84条支流沟渠,15条入湖河道水质达标。最近,云南省公布了2012年度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考核结果,滇池治理不负重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大理 洱海也是云南环境保护成效展示上的一颗明珠。“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长许映苏表示,“大理的美美在洱海,洱海的美美在清澈。”在洱海的保护治理方面,大理强化行政问责,从洱海湖面保护扩展到流域保护,层层签订洱海保护治理目标责任书,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和行政问责制。对大理的干部群众而言,洱海保护已经变成一种使命。近年来,洱海保护取得了骄人成绩,水质已连续10年得到持续改善并总体保持在Ⅲ类,2012年有7个月达到Ⅱ类标准,今年上半年有4个月达到Ⅱ类标准。洱海可以常年下水游泳、捉鱼摸虾,成为全国湖泊治理的典范、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

  ●红河 哈尼梯田于今年6月22日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云南省第5处世界遗产。在新闻发布会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宣传部部长伍皓高兴地向媒体介绍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并且表示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介绍说,进一步健全哈尼梯田保护的法规体系,完善工程整体规划,确立保护重点,已成为梯田申遗成功后的重要项目。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是哈尼梯田四位一体的独特生态系统,同时也是脆弱的,在四个因素中任何一个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保护重点不仅仅是在于梯田。

  ●玉溪 作为玉溪市的“母亲湖”,抚仙湖保护成为玉溪专场发布会上各路记者关注的焦点。玉溪市市长饶南湖表示,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实施退田、退塘、退房、退人,还湖、还水、还湿地“四退三还”制度,让“高原明珠”抚仙湖更加亮丽夺目。同时也把抚仙湖北岸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生态、宜居、美观、环保的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区域。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把每年的8月26日确定为抚仙湖保护活动日,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抚仙湖环湖文明走廊工程和城乡清洁工程等活动,努力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全民参与湖泊保护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抚仙湖治理效果显著,目前抚仙湖生态环境已经逐步恢复并保持着国家I类水质。

  2

  产业结构升级 

  “绿色”成主题色

  如何把开发开放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成为本次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各州市也就这些问题做了相关介绍。

  ●德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长龚敬政在会上指出,德宏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富州”战略,把生物特色产业作为加快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选择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竹子、咖啡、坚果、柠檬、油茶、核桃、番麻“六树一草”新兴生物特色产业。按照德宏州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编制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生物特色产业实施规划。德宏州还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德宏州发展“六树一草”生物特色产业种植基地验收办法》等政策文件,推动德宏州生物特色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普洱 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钱德伟在会上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幽默地说到:“国家给我们普洱带了一顶绿帽子。”钱德伟表示,普洱将把重点放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强化绿色经济增量构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着力培育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四大基地,在试验示范中成就“妙曼普洱”,争取通过5到10年努力,把普洱建设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锋,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繁荣发展的典范。 

  ●楚雄 “楚雄彝族自治州集中力量建设6大产业,其中5个属于绿色产业范畴。”在楚雄专场发上,楚雄州委副书记、州长李红民的话语中透着自信和自豪。遭遇5年连旱的楚雄,这次带来了令人振奋的“绿色”气息。“楚雄的发展要以打好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三大战役’为总抓手,要紧紧抓住桥头堡和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机遇,深入研究和探索滇中产业新区产城融合。集中力量加快发展重点产业。努力把楚雄州建设成为滇中地区经济圈新的增长极,楚雄州成为滇中产业新区名副其实的主战场。在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大战略下,按照‘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要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绿色经济强州,和谐美丽家园。”李红民介绍道。

  ●文山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州市之一,文山州委州政府强力推进三七、烤烟、辣椒、甘蔗、木本油料、中药材等特色生物产业发展。文山州委书记纳杰在会上向媒体介绍说:“文山三七是治疗现代人现代病最有效的药材。文山州将以围绕建成国家级以三七为主的生物资源加工基地的目标,着力推进种源基地,种苗基地,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生产基地和市场流通体系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工程,品牌创建共建设。打造绿色经济强州,生态立州的神奇文山。”

  3

  建设生态文明

  造福子孙后代

  在这次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营造宜居环境,使生态红利惠及子孙后代几乎成为了各州市传达出的共同理念。

  ●保山 “保山适宜全天候休闲、度假、观光,是最佳的宜居宜业宜游胜地,”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松称:“2005年至今,保山累计造林46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6.1%提高到近62%”。保山市深入开展全民植树造林,“十二五”期间规划完成新造林200万亩,力争实现一个村庄一座绿岛,一座城市一片森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优美宜居的城乡生态人居环境,保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环境。

  ●临沧 去年,临沧市被国家确立为云南省首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临沧市市长锁飞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快速推进,实验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民生改善是其中的亮点与落脚点,临沧将通过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兴边富民工程,加快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新家园行动计划,着力实施以“六大工程30件惠民实事”为主要建设内容的两轮兴边富民工程。截至目前,新家园行动计划已累计完成投资347.03亿元,全市每年筹措旧房改造补助资金3亿元以上,完成了1203个自然村(组)的旧村改造,10万余户农户住进了特色民居。去年启动的佤山幸福工程顺利完工后,8122户佤族群众从杈杈房、茅草房中搬进了具有佤族风格的特色新居中。

  ●昭通 昭通市主打文化旅游产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三大无烟产业。去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0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亿元,均同比增长超过40%以上。

  ●迪庆 近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先后投入近10亿元资金,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使生态和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生态屏障功能明显提高。

  ●怒江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启动了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力求实现生态改善、经济发展、人民增收的“三赢”之效。

  ●丽江 丽江市开拓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际视野,近年来先后与一批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开展了公益林补偿和扶贫援助等合作项目。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计划8年新植珍贵用材林100万亩,力争实现“率先在全省建设生态州”的目标。

  ●曲靖 曲靖市突出基地、园区、企业、市场建设4个重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力争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标杆。 

              

  (本版照片来自云南网)

  孙  懿制图

生态建设托起美丽云南
云南 绽放“美丽中国”最美风景
责编:孙懿 邮箱:rmrbhwbsy@163.com